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常青周刊一版

寻找浙江最美老干部

徐锡类:真情关心下一代

  □记者 夏凌

  一个旧皮包形影不离,每天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下班,这位清瘦、挺拔的老者就是77岁的老干部徐锡类。提起他,绍兴市越城区几乎无人不晓,近20年的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和社区教育工作,已和这位老人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学校放学

  社区开学

  越城区的每个街道都有一个“社区学校”,这一个特殊学校最早是由徐老牵头创办的。“每逢假期,无处可去的孩子们要么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要么跑出去玩闹,家长们很不放心。”于是,徐老想办个“社区学校”。

  1987年暑假,“社区学校”在蕺山街道试点。为了筹集经费、落实场地、寻找教师,徐老几乎天天都在外奔走。缺少教师时,他还亲自给孩子们上课,《如何建设美丽越城》等精彩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五老”教育团

  关心下一代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1993年徐老组建了“五老教育团”,分为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团、科普教育指导团、青少年关爱团三支教育队伍。“团队的作用可大了。”徐老自豪地说。

  “五老”志愿者长年开展 “送课进学校,送课进社区”活动。教育团每年讲课几十场次,受教育上万人次……徐老还多次向“五老”骨干、社区干部、村干部作辅导报告,使越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人心。

  扶苗助林

  做孤儿的家人

  “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是那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孤儿,他们不仅需要生活上的帮助,更需要爱的关怀。”为此,徐老又一次带头建起了针对在读孤儿的“扶苗工程”。他深入了解孤儿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全区48名在读孤儿建立“成长档案”。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认真地记在他的成长档案里,鼓励他自信自强。”徐老介绍,现在已有22名孤儿考上了高中或职业学校,这是他们最高兴的事。

  现在,徐老依旧每天带着他的旧皮包,到关工委上班或进社区、下农村调研。包里的笔记本,随时记录着他对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最新思考,记录着特殊家庭儿童的信息等。


浙江老年报 常青周刊一版 a0001 徐锡类:真情关心下一代 2013-10-21 3224352 2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