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b0006版:生活百科

3岁时,美国孩子的微笑比中国孩子多55.6%

中国孩子为何笑容少

  3岁时,美国孩子的微笑比中国孩子多55.6%

  中国孩子为何笑容少

  看着现在孩子精美的衣饰、食物和应有尽有的玩具,不少人都会由衷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事实真是这样吗?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指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笑容是快乐的外在标杆,是什么让中国孩子没有美国孩子快乐呢?

  首先,家长过于注重知识早教,与幼儿用感官探索世界的天性相悖。据说俄国有位母亲抱着出生3天的孩子,去找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孩子?”巴甫洛夫回答:“一出生就要开始,现在已经晚了两天半。”但是,巴甫洛夫所说的早教并不是中国家长们所理解的读书、识字、琴棋书画找特长,而是以关怀、爱护、抚摸、亲吻为形式的情感教育和亲情教育。婴幼儿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用身体去探索世界、发掘乐趣。

  其次,家长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管束和代劳太多。“喂饭”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育儿方式,追着孩子喂饭,“学老虎啊呜叫”让孩子张嘴,还有孩子非得骑在爸爸肩上才肯吃饭等。其实,吃饭是人的本能,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了。从一开始不知所措,打翻饭碗,到慢慢自己就能找到嘴、会用小勺吃需要一个过程。从婴幼儿时期就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家长只是辅助引导,这关系到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最后,家长的生存焦虑引发的急功近利,干扰了孩子的成长。现在的家长都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由此产生的生存焦虑也影响了育儿观,恨不得孩子早早体现出“成大器”的倾向。“早慧”被盲目抬高,对“晚熟”则会急得跳脚。其实孩子的开化有早有晚,而且有其阶段性,拔苗助长只会帮倒忙。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本应该是在3岁以后进行,孩子上小学之前的知识技能教育,都应该是重过程而非结果。

  总之,决定影响孩子终生成功与幸福的是情商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输了快乐就是输了未来,中国的家长不应让孩子在幼年时就输在快乐的起跑线上。

  赵忠心


浙江老年报 生活百科 b0006 中国孩子为何笑容少 2013-10-16 浙江老年报2013-10-1600009;3182857 2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