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纳谏 常青常新
各地老干部局领导参加本报《常青周刊》创新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夏凌)9月30日,《常青周刊》创新座谈会在杭召开。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老干部局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浙江老年报社中层以上干部及《常青周刊》编辑部全体人员会聚一堂,交流、探讨浙江老年报《常青周刊》的创新与改革。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毛瑞福、省报刊发行局局长郑守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本报总编辑季新宏向与会同志简要介绍了浙江老年报特别是《常青周刊》的改革发展情况及下步打算,并代表报社向各地老干部局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希望通过集纳各地老干部局的建议意见,进一步推进《常青周刊》的创新与改革,使之真正成为老年朋友“文化养老”的一块强大阵地。
郑守祥首先发言。他说,《浙江老年报》近几年越办越好,特表祝贺。在全省老龄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老年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有更大作为。各地老干部局领导也纷纷发言,大家认为,《常青周刊》版面丰富、报道形式灵活、话题针对性强、栏目新颖,受到了各地老同志的喜爱,已然成为大多数老干部了解涉老政策、各地老干部工作动态等内容的重要渠道。
与会同志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老年报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加强对基层老干部及老干部工作者的宣传,多采用平民化的语言报道新闻,增加精神文化的内容,多采用图文并茂的版面形式等。
毛瑞福在座谈会上做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常青周刊》的成绩,也谈了自己的体会和建议。毛瑞福说,这份周刊对各地老干部局工作的大力宣传,拉近了老干部与老干部工作者的距离,也使老干部能更深刻地了解老干部工作。他建议《常青周刊》进一步融入老干部、老干部工作者、社会专家的声音,办成一份更受老干部欢迎的报纸。
本报编辑部将对大家所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深刻领会、积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