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头版新闻

杭州的“智慧系统”
让养老“聪明”起来

●惠及70岁以上孤寡、独居、空巢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及政府购买服务对象
●原则上向户籍所在地社区申请,居住在非户籍所在地的也可委托常住地安装
●呼叫中心必须提供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电话受理服务

  □记者 俞琪

  智慧养老,并非新概念,全国不少地方都已开展试点。即通过安装呼叫器或发放“关爱”手机,实现老年人即时紧急呼叫及各类居家养老服务。

  近日,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财政局印发《关于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及配套服务项目公开招标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智慧养老”在杭州全面启动。

  首批惠及10万人

  “杭州与国内其他试点城市相比,规模更大,并且我们是普惠性质的。”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陈娜说。

  杭州“智慧养老”项目主要惠及70岁以上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对象。

  2013年,信息平台将覆盖主城区范围,首批惠及杭州主城区约10万老年人。今后根据项目实施和推广情况,逐步将发放对象扩展到更多老年人。计划通过3年,覆盖大杭州范围。

  政府乘以市场

  杭州“智慧养老”项目,很大的一个特点是运作模式的突破。它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用乘法,融合政府与市场。

  “国内大部分试点城市是政府把市场整体委托给某个企业,而我们是政府主导,政府购买服务,同时培育为老服务的相关产业。”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余岱说,这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是一致的。

  从制度设计、项目招标到后期运作,政府都参与其中。

  “比如服务资源,除了从制度上规定,运营商必须有20家以上的服务实体,我们还将重点整合社区服务中心的资源。”陈娜说。

  杭州的这一模式,避免了政府或市场单独运作的弊端。服务对象既可以享受到无偿或低偿的政府购买服务,也可以自主选择有偿的高端服务,满足各层次老年人的需求。

  打造虚拟养老院

  “我们希望通过智慧养老的推广和完善,最终消除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区别。”余岱说,在养老院可以享受到的,你在家里通过“智慧养老”服务终端,同样能便捷地享受到优质服务。

  比如紧急救助服务,指导意见中规定,用户发起呼叫后10秒内要送达平台,平台接收到信息后1分钟内响应。而且,呼叫中心必须提供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电话受理服务。

  所以,“智慧养老”也被称为虚拟养老院。

  实际上,“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只是一个基础框架,更重要的是服务内容。

  “我们在设计当中,事先预留了很多接口,包括同步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接口、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等等,这都是接下来要一步步实现的。”陈娜说。

  11月正式投入使用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申请问题,陈娜说,为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项目是通过各城区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运营商。目前,各区的招投标正在陆续进行。根据计划,今年11月份,信息平台全部上线,投入使用。

  如果你居住在杭州主城区(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符合发放条件的,按照自愿原则,可向户籍所在地社区提出申请。

  居住在非户籍所在地的老年人,如何申请?

  “我们的系统是全市联动的,解决了人户分离的问题。”余岱说。这部分老年人原则上向户籍所在地申请,经确认后委托常住地安装并提供服务。


浙江老年报 头版新闻 a0001 杭州的“智慧系统”
让养老“聪明”起来
2013-10-02 3175235 2 2013年10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