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带上“健康包”
国庆的7天假期正遇上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一下子就点燃了众多市民的出游热情。中国旅游研究院1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有出游意愿的中国居民高达87.9%。 然而旅途中难免舟车劳顿,加上温差、睡眠不足及饮食不习惯等原因,外出旅游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怎样才能带着健康一起旅游呢?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个出游“健康包”。
长途旅行前 先做份评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旅游门诊负责人、全科医学科主任方力争主任医师提醒,人跟车子一样,长途出游前,都需要做一下保养。
设有旅游门诊的医院一般采取预约制。医院接到预约电话后,会先大致了解就诊者的基本信息、出游信息等,然后医生会查阅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信息、气候特点、相关流行病学等。就诊当天,医生根据就诊者的健康状况,结合行程,做出健康评估,告诉就诊者适不适合去。如果可以去,去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抵达目的地后又需要注意哪些健康问题。比如,患感冒、心肺功能不好者,康复之前就不适合去西藏、新疆等高海拔地区;患有中耳炎等其他耳朵疾病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者,不适合玩潜水;而去非洲等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国家,出发前可能要先打一下疫苗。
保证睡眠,备足药品
“旅途人特别容易疲劳,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充足的睡眠。”黄义久告诉记者,双节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大,外出本来就容易感冒,如果这个时候再没好好休息的话,抵抗力会急剧下降,更容易被感冒侵袭。
黄义久说,当环境改变时,充分的睡眠能让自己更快适应当地环境。他建议,在旅游车上一定要学会见缝插针地打瞌睡,最好能带上耳塞和眼罩。甘爱萍建议,出现咽喉疼痛、口腔溃疡、鼻出血、便秘等“上火”症状时,可以吃点六神丸。另外,多吃水果、多喝水,每天补吃维生素片。
黄义久也建议,外出背包里最好带上4类药:防腹泻药、感冒药、抗过敏药和外用药。年纪稍大的游客,最好备点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另外,无论是海鲜还是热带水果都很容易引起腹泻和过敏,出发前包里一定要装上止泻药和过敏药。
最要防“旅游者腹泻”
拉肚子往往是旅途中最常遭遇的事情,几乎一半以上的人都中过招。武汉市第一医院保健科主任医师黄义久说,这种腹泻又名“旅游者腹泻”,主要是旅途中饮食和作息变化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在外吃喝大多只能将就,除了不干净的食物和水外,“水土不服”也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甘爱萍教授透露,人的健康与饮食、水质、气候、时差等有密切关系,当这些环境突然改变,加上过度疲劳,就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出现腹泻、感冒、失眠、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
甘爱萍建议,大家外出时候带上藿香正气水和午时茶,这对缓解“旅游者腹泻”很有效。酸奶有助于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在外出前1周,可以适当吃一点。
每到一个新地方,不要立即尝鲜当地美食,给肠胃2-3天的适应期。有着14年旅游经验的驴友“豪华花饭”说,应尽量选择热食熟食,少吃生鲜类食物。
被马蜂蛰咬 先清水冲洗
近段时间,陕西安康、汉中、商洛等地频发马蜂蜇人夺命事件。秋季正是马蜂活动高发期,一旦它们觉得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对待时,便会群起攻击。有医生在微博上说,曾经抢救过一个人,被马峰蜇伤了980多处。
旅途中一旦被马蜂蜇伤,最好先用清水冲洗伤口20分钟。如果有肥皂更好,边冲洗边揉擦,既可洗去伤口局部之毒素,又有冷敷止痛之效。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被马蜂蜇伤最危险,一旦有晕眩症状,要第一时间送医院。
另外,被毒虫或毒蛇叮咬,也最好先用清水冲洗20分钟左右,然后再送医院。
高原旅行前
先服“高反药”
青海、贵州、西藏和云南的香格里拉等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属于高原地区。到这些地方,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建议大家在出发前一周吃一些红景天之类的药物,可有效降低高原反应。
如果行程中有爬山,最好准备点氧气以备不时之需。需要提醒的是,在高原地区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尽量放缓生活节奏,多吃流食、少吃干食,多卧床休息。
出发前若有感冒、发烧等症状,建议放弃这次旅行,否则很有可能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引发肺水肿等。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建议先咨询医生,不要贸然前往。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