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干部心连心”征文
不解之缘
□陈元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与老干部相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被他们无私的奉献、高尚的情操、不老的情怀深深地感动。我清楚地记得为了纪念建党90周年,他们不顾年老体弱,踏上火车寻找素材,撰写《永远跟党走》的热情;忘不了他们在雅安地震的时候,打来一个又一个电话主动要求为灾区人民捐款;忘不了他们风雨无阻地坚持来单位过组织生活缴纳党费;忘不了他们为我们所履行的分内职责而感激不已!他们的品格深深地触动着我,时刻鼓励和鞭策着我。
刚开始接手老干部工作时,有人对我说:“老干部工作不好做,麻烦事多。他们是长者、功臣,有的还曾是领导,做不好工作两头受气”。但我想,组织上既然安排我做这项工作,就是对我的信任,不会就学,有困难就克服。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干部,我随身带着老干部通讯录,几个特殊的电话号码也能倒背如流。
我们发改委的离休干部平均年龄为87岁,他们有的行动不便,有的耳目失聪,我采用上门服务的形式走访慰问,平时给老干部打亲情电话、发温馨短信,和老干部一起探讨问题、交流感情,及时了解老干部的近况。有老干部对我说:“小陈,每次接到你的电话,收到你的短信,我都感到很温暖、很开心。”
对那些身体有病,长年住院的“双高期”老干部,加强人性化服务工作,有急事时随叫随到,到家中、医院病床前,了解他们的病情,关心他们的病痛,陪同老人聊天。尽量解决老干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从精神上、物质上、生活上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温馨化、人性化的服务。与老同志相识、相谈、相交,感情笃深,大有相识恨晚之感。
说句实在话,我的工作琐碎而繁忙,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还要经得起误解、受得了委屈。每当我接到老同志关切的电话,每当我看到他们热情期盼的眼神,每当我看到他们和蔼的面容,每当我听到他们谦虚的语言,我觉得做这份工作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我爱他们,爱这份工作,我与老干部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系杭州市发改委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