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新产业

文章导航

乡村避暑记

  乡村避暑记

  酷暑来临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告别城市的喧嚣,逃向周边山清水秀的乡村。

  美丽的乡村,清静的乡村公寓,生态的农家乐,老年人对夏天避暑养老的方式各有不同。

  □记者 余晓叶

  长线型:

  乡村买房长年居住

  莫干山脚下有个幽静的村庄叫何村,沿着道路往里走,远处,葱郁的群山敞开绿色的怀抱;近处,山坳间的“白墙青瓦”像星星点缀夜空。

  62岁的叶钦华是这里的“新村民”,2010年买了联众集团在何村开发的度假房,拥有30年使用权,连带装修总共花了12万。

  这两天他很忙碌,他种的玉米成熟了,他正顶着太阳穿梭在玉米地里掰玉米,没过多久就装了满满一篮子。

  “我种了一分田的玉米是要和邻居们分享的,准备叫女儿周末的时候来帮忙掰。”叶钦华说。

  叶钦华是丽水人,退休前是位教师。因为女儿在杭州工作,想离女儿近一点就买了联众集团推出的春风何村度假公寓,每年夏天都会去莫干山避暑。

  “我现在每天早饭后就会去田里干活,真正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叶钦华说,女儿经常会叫他去杭州小住,但他就是不肯去。一来他放心不下自己的菜地,二来杭州的夏天实在是热得让他受不了。

  “在莫干山,气温要比杭州市区低5-6摄氏度,免费超爽凉风比空调舒服上千倍。”叶钦华说,夏天在杭州没空调是睡不着的,而在莫干山,自己没装空调,晚上睡觉还要盖厚被子。

  像叶钦华这样买房长年居住的有很多,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余学兵介绍,公司在临安、千岛湖、德清等地已建有类似乡村公寓10余个,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候鸟型: “候鸟老人”乡村找凉快

  临安天目山大有村被青山包围着,村里有条长廊,正午时分,很多老年人在这聊天。虽然有很大的太阳,可是这里阵阵凉风让人很是舒服。

  在这个距离天目山景区不到1公里的村庄里,当下居住着很多离退休老人,分别来自杭州、江苏、上海。究竟是什么吸引他们“弃家”移居到这里?他们在这里怎么度过夏天?

  这两年,陶玉清老两口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7月准时去西天目大有村避暑,国庆节后下山,回到苏州的家。住在农家包吃包住,每人的费用在1500元左右。

  记者在大有村采访时,有好几辆大巴车载着老人进村,老人们结伴租车过来避暑,他们和这里农家乐的老板也都很熟了。

  每年夏天,他们就像候鸟一样,准时搬至山上生活,天一变冷,就“飞”下天目山,在城里过相对暖和的冬天。

  “第一年上山避暑是和以前的同事一起,本来只想小住几天,结果发现山上特别凉爽,而且空气清新,觉得特别安逸,于是就住了一个月。”陶玉清说。

  在这里,老人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起来做早操,然后早餐,接着去锻炼,中午回来吃饭后午休,下午和老朋友一起打麻将,晚餐后去散步。

  “在城里,大家就算是门对门都很少打招呼,在这里,却容易交到很多朋友,因为大家都是老年人。”陶玉清说,其实来这里不只是避暑,更为重要的是能找到有共同话题的老朋友。

  不止在临安,在安吉、德清和长兴,乡村农家乐都经营得红红火火。

  天目山农家乐协会工作人员介绍,西天目景区边有6个自然村,共280多家农家乐,每年到了七八月就会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年接待15万人次。而在竹乡安吉,经营农家乐的农户现有550户,1万多人从事这一产业。

  自助型: 租房自助式养老

  临安於潜镇田干村,到处是清溪和毛竹。田干村共有10多个山坞,“躲”在各道山弯里。

  58岁的杭州人凌基干满头大汗,裤脚高挽着。他刚从菜园子里回来,给自己泡了一壶茶,坐在通风口悠闲地喝着。

  “我在这租住在农家已经一年多了,每天拾掇拾掇菜园子很惬意。”凌基干说,夏天在这更是避暑的好去处,。

  凌基干退休以后就想着将去农村养老的生活理念推广出去,一来可以过上健康的慢生活,二来可以为农村的留守老人增添一些收入,凌基干说村民差不多一年可以增收一万。

  于是他去省内4个县16个村考察,最终选择“落户”田干村,他称这个为“租房自助式养老”。

  虽说田干村的养老产业才刚刚起步,但已有10几户来自上海、杭州的市民租住着。“一开始有几位是想在这避暑,后来住着住着就舍不得走了。”凌基干说。

  田干村党支部书记沈建文介绍,落户田干有三种方式:一是租一块地,自己建房;二是整楼租住;三是租住其中的一两间。

  每间房平均价是400元一个月,最短租期为一年。不管是何种方式,每个前来养老的人,都可以就近“分到”一块地,闲来种菜种瓜。

  配套有点缺

  其实,很受老年人喜欢的乡村避暑度假,也存着一些配套方面的不足。

  比如交通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乡村目前并没有直接接送老人的专车。记者从杭州出发坐车去大有村倒了3趟车,花了2个多小时。

  “这里什么都好,就是交通太不方便。”在西天目度过4年夏天的谢尼说,自己从杭州过去要倒3趟车,费时又费体力。

  医疗也是一个问题。天气特别热,越来越多的城市老人跑到相对凉爽的乡村休闲。由于老人们多少有这样那样的病,农村客观上还存在缺医少药情况,因此他们有一个共同担心的问题,万一生了急病怎么办?

  “住在环境优美的乡镇山野,别的我们都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如果老人生个病什么的,周围就算能找到医疗点,医疗水平和设备也成问题。”陶玉清这样表达自己的担忧。

  在大有村,供水也有问题。在大有村买房长住了5年多的张茂法说,村里每天限时供水,洗澡都是匆匆忙忙的。后来张茂法索性自己花钱请人在后院打了口井,这才解决了供水问题。


浙江老年报 新产业 a0003 乡村避暑记 2013-07-17 浙江老年报2013-07-1700005;浙江老年报2013-07-1700007;浙江老年报2013-07-1700006;浙江老年报2013-07-1700009;浙江老年报2013-07-1700010;浙江老年报2013-07-1700012;浙江老年报2013-07-1700013;3083542;浙江老年报2013-07-1700011 2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