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胆病秘方“金不换”的由来
![]() |
胃胆病秘方“金不换”的由来
口述: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常委 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 中医师 王来法
在杭州老城区坐315路公交车,磨磨蹭蹭起码一个多钟头,从钱塘江的北岸到南岸,继续向前,一直开到滨江西兴站下车,再往西50米,就是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杭州滨江王来法中医诊所。
16岁拜师学医,19岁在绍兴柯桥挂牌行医,收取“诊金2元”,21岁回到西兴,借用村里废弃机房开出诊所,23岁通过国家规定的各种资质考试,24岁进入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习,至今30年过去了,54岁的中医师王来法,一路走来着实不易……
伤食折磨我许多年
6岁那年,妈妈得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去世了。家里就剩我和爸爸两人相依为命。
9岁那年,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爸爸做的半碗肉饼子,“巴嗤巴嗤”吃了个干净。没想到了晚上,肚子疼得不得了,上吐下泻。身子本来就单薄像络麻秆一样,这毛病一生,爬楼梯的力气都没有。
萧山、杭州都去看过,就是看不好。10岁那年,我从生产队里借了点买火车票的钱,一个人跑到上海找医生,可上海医院也不解决问题。
13岁那年,我在《简易中医治疗经验》中看到一个医案,症状跟我的毛病非常像。我立即到西兴镇药店配了药,邻居那里借来药罐,用两块砖头做了个炉子,药喝下去不到两个小时,肚子出现一阵阵疼痛,急忙上厕所。等我出来时,觉得身体轻了木佬佬,连眼睛都感觉到亮起来了。
到16岁我正式拜师学医后,才知道从9岁一直折磨我到13岁的这个病,叫伤食。翻译成西医的病名属于消化不良、胃炎、肠炎、胃溃疡那样一个范围。
什么是伤食?伤食就是吃饭不小心,吃得太快太饱,或因脾胃功能不好,感受风寒,再加上饮食失调,吃进去的东西有一部分没有消化掉,积在胃肠里了。最先的症状是恶心、厌食、嗳腐、吐馊、脘腹胀痛。毛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根不除,就会引发一系列其他疾病。比方说我刚伤食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后来晚上做噩梦,就是伤食引起的植物神经紊乱。
伤食为啥会拖了我5年、上海杭州的医生都治不好呢?一个,我自己没有找对医生;二个,当时一般医院没有胃镜、B超,你胃里到底有什么病,一般医生脉搭不出来;第三,伤食这个毛病时间拖长之后,身体会发生各种不适,你对医生说头痛,便秘或者失眠,其实根源是伤食。但时间长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症状把伤食的病根完全掩盖住了,即便再高明的医生,也可能一时找不到真正的病因,这也是会有那么多“老胃病”治不断根的原因。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胆病,起病之初没有及时治疗,落下病根,时间一长,各种错综复杂的症状已经把最初的那个病根遮盖得严严实实,找不到病根,毛病自然就看不好,到了这个阶段,普通的胃药早已无能为力,普通胃胆病医生,对这样的“老胃病”同样缺乏治疗经验。“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血染的稻草绳
有一年,我从上海回杭州。
车过嘉兴,有一只手在我肩膀上轻轻拍了一下。我抬起头,看到一位清瘦的老先生,微笑着看着我。“小兄弟, 你这么认真,在看什么书啊?”“是医书。”“为什么要看医书呢?”“我要当医生!”
我把从小怎么得病、求医的经历细细地讲了一遍,然后说:“我很崇拜医生这个职业,我想当医生。”老先生问我:“学医很苦,你知道吗?”我说:“我不怕吃苦!”老先生“喔”了一声,转头去看窗外的风景。
过了半个钟头,老先生又轻轻地拍了我一下:“小兄弟,我是一名中医生,你愿意跟我学吗?”我傻在了那里,瞪大眼睛看着他,老先生一点也没开玩笑的意思。
回到家,我把火车上的奇遇跟爸爸讲了一遍。爸爸第一反应是不可靠,福建浦城,一个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地方,在哪里啊?再说,就是要去,路费哪里来?我对爸爸说:“爸爸,我是一定要去学医的,路费我自己来想办法。”
那时,我们白马湖村的副业是编草包卖,编草包需要稻草绳,稻草4分钱一斤,稻草绳可以卖2角钱一斤,稻草家里有得是,要挣路费,就搓稻草绳卖。没日没夜地搓了4个多月的稻草绳,我手都搓烂了,稻草绳上都是一点点的血。
赚到了路费,踏上了去浦城的列车。那一年,我16岁。我前去拜师的先生,名叫蔡忠明,出身中医世家,在当地非常有名,我居然那么幸运地成了他的学术继承人。
后来,先生问我:“要想拜我为师的人很多,为什么我没有答应他们,而选择了你?”
第一,你从小体弱多病,能理解病人的痛苦。“医乃仁术”,作为一名医生,你这一生要有仁慈之心;
第二,你肯学。从上海到杭州的车上,我观察了你5个小时,周围那么吵,你始终低着头在看书。
第三,你有悟性。通过跟你交谈,我发现你口齿伶俐,思路清晰,少年老成,但更主要的是你这个孩子有悟性。
跟先生学医的三年里,记忆最深的,是救治一位疑似鼓胀病人。
那天抬进来一位病人,躺在竹椅上奄奄一息,病人腹部有明显的鼓起。看到病人话都不怎么会说,我先生非常明白地告诉他们,他治不了这个病。家人苦苦哀求救他一命。
先生无奈之下,开了一张处方。刚送走病人,他就拿起锄头柴刀,对我说:“快,我们去采药。”
他要找的这味草药,叫金不换,是他们祖传的绝密方。金不换非常难找,平时因此用得也很少。金不换药性奇特,只有长在半山腰阳面的效果才好,长在山阴面,山脚下的,效果就差。为了保密,药农出售金不换时,是晒干磨成粉后再卖的,医生要靠闻金不换特有的气味来判断真假。
找了整整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金不换,我们连夜把药送到病人家里,一口一口地把药喂进去。
那一晚,我们都太累了,很快沉沉睡去。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我跟先生从梦中醒来,被眼前的一幕惊得说不出话来,那位奄奄一息的病人,自己爬了起来,说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她老婆高兴得“呜呜呜”地哭:“救回来了,蔡医生的仙草把我们救回来了。”
金不换,怎么会有这么神奇?从那次以后,我只要有空,就一个人带着干粮上山寻找金不换,浦城方圆的山,我都爬遍了。为了找这个金不换,我碰到过野猪,被毒蛇袭击过。每次采回来的金不换都不多。先生说,一般内科疾病,金不换都可以用,用量是3-4克,不要超过7克,但总的来说用量不大的。
独立行医后,我跑过全国很多地方,金不换作为一个地方药名,每一个地方叫法都是不同的。比方说广西那边的金不换,指的是三七。这几年网络很发达,但百度“金不换”,出来的图片并不是我们所用的金不换。
做我们这样的“民间医生”是很难的。药的质量不好,病人吃了没有什么效果,他们下次就不来了;你看我,手机24小时都是开机的;30多年来,我除了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医疗队到过一些国家和地区外,我天天就守在西兴镇自己的家门口,寸步不离。这也是30多年来,我能够在一个地方生存下来,能够吸引住周边的一些病人,并且还有一点薄名的原因。
绝密家传
“金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