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据报道,口碑很好的杭州文晖街道敬老院苦心经营20多年后,日前却不得不停业了,12位老人依依惜别。我们也深表惋惜。
从报道看,文晖街道敬老院设施比较简陋,食宿条件一般,却为什么能赢得很好的口碑呢?它突出的优势,一是选址就在小区附近,二是收费低廉,从而受到中低收入老人及其子女的青睐。其关门停业的主要原因是一个“钱”字,敬老院入不敷出,难以为继;政府每年补贴一些,但仍然填不满开支上涨造成的窟窿。
我省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同时正值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养老机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公办养老机构当然还要进一步发展,但想靠公办机构“包打天下”,不仅基础设施、护理人员等等跟不上日益加速的老龄化步伐,庞大的财政补贴也是日显吃力的。重公办轻民办,无疑于“一条腿走路”,总是走不快也走不远的。
我省养老机构市场化起步较迟,发展迅猛。目前,杭州市民办机构床位占有率已达总量的32%,温州更是高达70%,而且产业链运作都比较好。据杭州市2011年年底的数据,97.8%的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剩下的2.2%的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中,70%去了公办养老机构,30%会去民办养老机构。如今杭州主城区范围内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入住率为85%,且收支基本平衡。民办养老机构越来越成为整个养老事业的一支主力军、一个增长极。
实施养老机构市场化,政府部门不可能不问不管,其责任反而加重了。民办养老事业要发展,面临着居高不下的土地出让价格、不断上涨的人员工资待遇等等制约因素,需要政府部门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在土地出让、设施配备、人员培训、资金投入诸方面大力扶持。民办养老院收费比街道敬老院高出不少,政府部门除继续对“三无”人员养老全额埋单外,要通过相关政策对老人及其子女收入确实不高的家庭减免费用,使老人们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什么时候民办养老机构能像民办经济实体一样发展起来,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相得益彰,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随心所欲,老人们就可以安度晚年乐享天伦了。
本报特约评论员 凌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