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冠名慈善基金引发爱心潮
宁波月余设立基金31个,三分之一设立者是老人
今年6月,宁波市慈善总会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小额个人冠名慈善基金。从6月1日至7月10日,短短一个多月,宁波市民到该市慈善总会设立了31个小额个人冠名慈善基金,认捐金额达到167万元。
三分之一是老人设立
6月1日上午9时多,一名老人从鄞州区集士港镇坐了一小时的车来到市慈善总会,成为宁波市设立个人小额冠名慈善基金第一人。他叫姜关水,今年63岁,虽然他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但由于生活节俭,每年都有节余,他想用节余的钱做点好事。个人冠名基金得起个名字,姜关水想了想说:“我老伴姓曹,就把基金命名为‘姜门曹氏’吧!”
7月6日一大早,一对60岁出头的夫妇提着10万元现金,赶到市慈善总会,他们要设立一个“广助基金”,这些钱是他们前一天下午从银行取出的。“取名‘广助’,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因此,我们的基金不特别指定救助人群。”吴女士说,她家住海曙区,她和丈夫退休前都在医院工作。本以为吴女士家境很富有,在问到她的子女情况时,意外得知她儿子在宁波市一个市场卖服装,这两年生意不好,她和老伴还要拿出一部分退休金帮助儿子。
7月8日,83岁的陈老先生拿出1万元,在市慈善总会设立了“同心基金”,指定用于助学。老人说,他于上世纪90年代从一家企业退休,现在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够吃够喝,多余的钱常拿出一些来做善事,曾经资助过贵州贫困学子。基金取名“同心”,寓意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同心同德,相互帮助”。
据该市慈善总会统计,31个个人冠名基金中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所设立。
一种纪念 一种期望
在个人冠名基金中,有不少是以下一代的名义设立的,很多人想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
“大爱宏伟基金”的设立者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7月6日,该市慈善总会举行小额个人冠名慈善基金签约仪式,小男孩的爸爸牵着他的手走上签约台,小男孩一笔一划地签下了名字。他父亲说,这笔基金资金全部来自儿子平时积攒的压岁钱,这些钱将用于帮助困难儿童。
把子女的名字用作基金名称的人还有很多。捐助金额最高的李女士,出资50万元设立的“晴朗基金”用的就是儿子的小名。她的初衷是将爱延续至下一代,让儿子在帮助别人中快乐自己。
一些人设立基金的初衷是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或者某一个特殊的日子。
秦慕如曾是宁波最长寿的教师,曾任余姚河姆渡罗江小学的校长,前年去世,享年104岁。老人的亲戚孟女士拿出10万元设立了“秦慕如基金”,用于帮助罗江小学的贫困学生,并以此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
在基金名单里,有一个叫“栋琴一生”的基金。基金设立人顾先生说,当年他和妻子结婚时,各取了名字中的一个字合为“栋琴”,还特意刻了一个“栋琴一生”的图章。如今他们结婚9周年了,出资1万元设立“栋琴一生”基金,以表纪念。
新宁波人的感恩之心
在设立基金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新宁波人,他们在宁波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成功创业后,设立个人冠名基金,有做慈善的成分,也有感恩的成分。
袁先生是诸暨人,6年前来宁波闯荡,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现在是一个工程项目承包人。袁先生说,宁波人民热情好客,在这样一座城市里生活很有归属感。袁先生保持着每年捐出1000元的习惯,虽然数目不大,但体现了他对宁波的浓浓情谊。前不久,袁先生出资1万元,创建了“火根基金”,用途指定为助学养老。 沈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