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往事

那一年,我高考

  高考,对于个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事,对于国家来说总会烙上那个年代的印记,并影响着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现代化的速度。

  1959年,我于金华二中毕业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那时候,由于学习时间的有限和宝贵,再加上能否考上大学关系到以后穿皮鞋还是穿草鞋的问题,因此,同学们学习相当自觉。有时,我们白天去修建水库,晚上回校学习;一边炼钢铁,一边学习。最后一学期的学习安排更紧张,规定的教学内容学完就毕业考试,毕业考试结束就参加高考。一环紧扣一环,根本没有什么系统复习和模拟考之类的时间。

  那时候,在高考之前就填好志愿。填写志愿不尊重个人的特长和爱好,而是强调服从祖国的需要。我们的口号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因此,也就没有对照标准答案、自己估分这一环节。

  那时候,高中毕业时除了拍一张毕业合影之外没有举行毕业典礼、分别联欢之类的活动,甚至连全班同学的通讯录也未曾搞一个。高考一结束就整理行装,连相互道一声别也没有,各自默默回家。那时候,高考成绩既不公布也不告诉本人,你只能在家呆呆地等待通知书。我因初中阶段成绩优秀被免试保送升入高中,高中阶段成绩一直处于上游,当过学习委员,学校作文比赛得过一等奖,文科成绩较为突出。因此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经济地理系,结果录取于建德师专(后来迁址金华改名为金华师范学院)。

  那时候,金华二中由于我们这一届高考成绩名列全省第一,但是我们录取的情况并不理想。2003年母校50周年校庆时,我碰上了六七位同班同学,这是毕业分别后的首次相逢,在相互攀谈中才得知当年录取情况。让我惊讶的是当时大家一致认为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几位学习尖子都名落孙山。

  上大学后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毕业后为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工作40余年,入了党,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在每个任教过的学校,都得到了领导和学生的认可。

  钩沉这段遥远而依稀的历史,这段被人们忘却和忽视的历史,心情是沉重的。1977年,在邓小平主持下恢复了高考,在政审中提出了“不要看出身,要看本人的现实表现”,从根本上纠正了长期以来的极“左”路线,建立了公平、公正、公开选拔人才的机制,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拐点”。  何志达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5 那一年,我高考 2012-06-13 浙江老年报2012-06-1300009;2591767 2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