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农村“村企联姻”办老年食堂
两元吃一天,超值!
本报讯(记者 张晖) 11月28日,记者在永康农村采访,当地老龄办工作人员特地向我们推荐老年食堂。“价格便宜,人性化服务,所以老人都爱去。”他们说,“最重要的是,老年食堂激发了周围群众做公益的那颗爱心,让老人感觉很温暖。”
爱心铸就“寿星食府”
马坞村的“寿星食府”在永康已是远近闻名。“办老年食堂,主要是想解决村里孤寡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谁有个头疼脑热的,相互间也有个照应。”马坞村党支部书记胡冬生说。
马坞村是个小山村,年轻人大多在外经商,留守在家的村民中有不少是独居老人。村干部在挨家挨户的走访中发现,不少老人手头不缺钱,但生活却难以自理,一日三餐吃的经常是冷菜、回锅菜。
前年,村里一位名叫胡淑媛的独居老人,一天在家突发中风,由于子女都在外地,等邻居发现后急送医院,却落下了半身瘫痪。“这件事对我们村干部触动很大。”胡冬生说。于是,马坞村将原来的村两委会议室和仓库改造成老年食堂和厨房,取名“寿星食府”。
去年4月,“寿星食府”开始试运行,村里16位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率先到食堂吃饭。就餐的老人每人每天只需交2元的伙食费,就可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为了解决食堂的经费问题,村里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老人子女赞助和社会捐助等渠道。胡冬生还拿出1.7万元资助食堂。每天,村民也会把地里收割的新鲜蔬菜拿过来。
“我们的食堂让邻近村子的老人很眼热.龙山镇南宅二村有位92岁的吕大爷,听说这里办了老年食堂,特地和子女一起跑来和我们商量,想搬到我们村里来住。” 胡冬生说,“让我们又高兴又为难……”
“村企联姻”办老年食堂
区别于马坞村的“寿星食府”,唐先镇长塘头村的老年食堂注入了企业资金,社会力量的参与解决了办老年食堂的老大难问题。
据了解,长塘头村有100多位70多岁的老人,是典型的老年村。村“两委”提出在村里办老年食堂以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没想到和旺盛达的老总俞健宁商议后一拍即合。
和马坞村的“寿星食府”一样,就餐老人每人每天也只要付2元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如果老人交了钱后又多日不在食堂吃,只要事先和“厨师长”杨苏贞打过招呼,那几天的饭钱还可累积到下个月。
杨苏贞说,村里办个老年食堂不容易,像他们这样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更是难上加难,好在现在企业家这么有爱心。“我们会根据老年人的喜好,每天制作适合他们口味的菜肴,做到餐餐新鲜。”
据了解,老年食堂开设以来,旺盛达已投入2万多元。为了及时供应蔬菜和日用品,俞健宁事先打过招呼:老年食堂缺什么直接到企业农庄拿。而且农庄每天都要去采购新鲜蔬菜,顺便留一部分给老年食堂。
吃饭前“清点”名单,互相照应
村里自发创办老年食堂的事,引起了永康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永康市老龄人口已达9.1万人,其中不少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途径,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永康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已在有条件的村推广马坞村和长塘头村的经验和做法。”
说起这些农村老年食堂的意义,这位负责人说:“在开饭前大家都会看一下谁还没来吃饭。这样一来,老人们真要有个什么事,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