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健康

在家门口看专家门诊

——浙医一院赴兰溪义诊侧记

  5月29、30日两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组织一支包括肝病、心脑血管、呼吸内科、普外科等在内20位医生组成的医疗专家团,到兰溪市马涧镇中心卫生院和兰溪市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活动,并为当地居民送医送药。

  “这次下乡义诊的医生几乎都是科室主任。”浙一副院长裘云庆希望,通过义诊活动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一次在家门口看专家门诊的机会。

  现场搭起了雨棚

  义诊的大巴开进马涧镇中心卫生院时,天空下起了淅沥的小雨。医院大门前的空地上搭建起临时就诊的雨棚,桌子前摆放着前来的各位专家介绍。

  闻讯赶来的200多位患者,手持挂号单寻找适合自己的专家,焦急兴奋地张望远道而来的专家。

  上午10时,义诊正式开始。没有开幕仪式,为将更多的时间留给群众,专家们在车上穿好了白大褂,立即寻找各自的位置坐下,开始工作。

  在乳腺癌专家刘小焦的诊台前,排在最前面的王树梅兴奋地告诉记者,平时刘主任的号很难挂到,今天运气真好,排第一个。

  经过一番检查,刘小焦认为患者的身体并无大碍,建议再到医院拍片检查,可进一步确诊。听完专家的诊断,王树梅高兴地说:“刘主任的一番话让我吃了定心丸。”

  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村民的热情与人流却不断地上升。专家诊台前排起了长龙,专家们顾不上喝一口水,一个接一个地为患者解惑答疑。看片子、看病史、测血压等,连发药的工作室前也排满了队伍。

  浙一消化科医生徐萍此时已经接诊了10多位病人,两个小时没有离开过凳子,而周围还有层层病人将其包围。由于现场排队就诊的患者太多,现场工作人员和保卫人员只得给等候的群众分发临时“分诊号”以维持秩序。 

  珍惜家门口看专家的机会

  听闻有权威专家免费看病,当天早上5点多就有村民冒着雨前往排队。

  一位姓李的年轻男子称,自己是专程带母亲过来看病的。母亲平时很节俭,昨天看了报纸,知道今天有专家免费义诊,才愿意过来。 

  “你知道专家明天还来不来吗?我有个亲戚明天想赶来看看。”一位50多岁的大妈拉住记者问道。她住在几公里外的村里,平时胃肠一直都不好,昨天从村里的广播得知省里有专家来县城义诊,为了确保自己能挂上号,5点不到就起床往县城赶,与她同行的,还有几位邻居。

  “医生,你能给我留个电话吗?今后我看病就找你。”在皮肤科诊台前,陈女士就皮肤病咨询了很久。每到春季,她的皮肤就很容易过敏,又红又痒,甚至会起很多的小疙瘩。经过皮肤科副主任方德仁的诊断,陈女士觉得心里有了底。“医生很专业,而且很有耐心。” 

  在企业里工作的黄先生认为,义诊最好的地方不是“免费”,而是专家多。“身体患有疾病的患者,往往不在乎义诊是否免费,而是希望能在开放的大环境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医生。我觉得义诊活动多多益善。” 

  转变居民就医观念

  义诊期间,皮肤科、心血管科、肝脏科的专家最忙碌。

  “心脏经常感到不舒服,睡眠也不好,但每次做心电图检查,结果却没什么异样,到底是怎么回事?”沈女士是一位中学英语老师,特别是中考前期,她时常觉得透不过气。

  “这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的表现,尽管身体机能正常,但精神压力导致了身体疼痛。”心内科主任刘忠建议,要通过身体锻炼完成调理,尽量避免用药。

  “部分村民的医学知识有待提高。”义诊过程中,一位医生发现,不少村民看病往往忽略定期检查。“一些患者只看重医生开的药,这些药一吃就是一两年,其实定期到医院检查才能知道,这些药是否对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人效果也不同。”

  在义诊中还发现,当地的村民患高血压、皮肤过敏、脑梗的患者比较多。而这与当地饮食习惯、环境卫生有一定的关系。

  将结对帮扶工作落实到位

  “我们重点支持兰溪市的医疗卫生事业,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结对帮扶对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谈到此次的义诊,浙医一院副院长裘云庆认为,重点在于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努力做到农民小病不出村。

  自参加兰溪结对帮扶成员单位会议后,浙医一院先后两次赴对口扶持的兰溪市马涧镇,同当地镇党委、政府一起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开展调研、走访,并商讨结对帮扶的方法;之后又先后两次去兰溪市人民医院协商开通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有关事宜。

  目前,浙医一院的专家可以通过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为兰溪医院的疑难杂症及危重病人进行远程会诊,从而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率,方便、快捷地解决这些病人的诊治问题。

  此外,通过网络医疗服务平台,还能进一步加强浙一与兰溪市人民医院的沟通交流和紧密协作,进而帮助和提高该院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本报记者 陈惠


浙江老年报 健康 00006 在家门口看专家门诊 2010-06-09 nw.D1000FFN_20100609_6-00006 2 2010年06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