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观念一转变 养老天地宽

《如何破解杭州老人养老难题》引出的话题(1)

  本报讯 本报上周报道了杭州城区养老院“一床难求”的情况,提出了《如何破解杭州老人养老难题》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截止目前,尽管杭州市相关部门已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大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但面对年约净增5万多名老人的老龄化速度,杭州城区养老机构床位数依然难以满足入住需求。

  为此,相关专家和本报热心读者纷纷来电,给有需求的杭州城区老人“支招”:“去近郊或郊区,找家还可以的养老院,又何尝不可?”他们说,“这其中,关键在于老人的心里怎么想。有时候,只要观念一转变,我们就会发现:养老可去的地方,实际上还是蛮多的。更何况,郊区空气也好,有利老人身心健康。”

  事实是,针对杭州老人的养老需求,近些年在杭州近郊,也出现了不少适合养老的老年公寓。这部分养老公寓,因为建成时间不长,往往在自然条件或医疗上,考虑得比较周到。

  位于转塘镇金家岭的“金色年华”,三面环山,风景优美。考虑到老人们的养老需求,“金色年华”在医疗上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合作,老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解决养老中最迫切的就医问题;除了每天有班车发送到吴山广场外,这里还组建了唱歌、跳舞、音乐、门球等14个兴趣小组,努力打造一个真正的退休生活社区。

  位于留下、今年上半年开业的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记者看到,这个中心有“健康楼”和“特护楼”两个区域,在特护楼特意辟出了45张床位,供卧床或行动不便需要护理的老人居住。这里所有的房间都朝南,采光、空气、自然环境,都很适合老人养老。在居住费用上,床位、伙食和普通护理费加在一起,也不超过1500元/月。

  此外,走出杭州,到邻近的湖州、嘉兴等地去“异地养老”,对杭州城区老人来说,也是个值得考虑的方向。

  不得不说的是,在这一点上,上海老人的观念就比较开放。目前在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250多万,平均4个上海人中有1个就是老人。因此,在上海市中心,抢养老床位比“占车位”还难。与老龄化社会的出现同步,时下在上海非常时兴“异地养老”,昆山、苏州、嘉兴、湖州等上海周边城市,目前已形成“环上海养老房产带”。

  在湖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目前已有40多位上海老人入住。该中心是由湖州市民政部门立项,以国有资产和社会资金合作投资建设的一家大型中高档庭院式养老、休闲中心,这里每天都有24小时值班医生,入住的上海老人大多是退休教师、工程师和公务员等,有的还是老夫妻结伴而来。

  记者 沈爱群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观念一转变 养老天地宽 2009-11-06 48256F6C00202568482576640011593E 2 2009年11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