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年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往事

李克农的长女李宁、次子李力忆父亲

“隐蔽战线”的将军,不好当

  采访时间:2002年4月

  采访地点:北京复兴路

  采访对象:李 宁(时年84岁,李克农长女、原陕西省公安厅厅长) 

  李 力(时年77岁,李克农次子,原总参通讯部副部长)

  采访记者:王 哲

  

  1955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就是李克农。在没有硝烟的隐蔽战线上,他所建立的功勋长期不为人所知。

  

  “他桌上的东西,斜着眼看都不行”

  恐怕全中国再也难以找出这样的家庭:属于爸爸的东西,孩子们统统不准碰,动一动就会挨一顿责骂。 

  记者:李克农将军长期领导隐蔽战线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他的工作和生活都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

  李宁:父亲做的是什么事情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他要谈话,要开会,小孩子都不能吵,都要离得远远的。他办公,我们不能看他的办公桌子,他桌上东西不能看,斜着眼看都不行。他搞隐蔽战线好多事情我们是以后才知道的。

  我母亲去世以后,有一阵子我们怕父亲的哮喘病发病,就轮流睡到他的房子里照顾他。我发现他有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一定要亲自把所有的房间检查一遍,看门窗都关好没有,锁好没有,一定要亲自检查一遍才睡觉。  

  记者:父亲过去的那些经历你们做儿女的是怎么知道的?

  李力:我们知道这些是在他逝世以后。有书中说他在上海和几个同志对保卫党中央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还不知道。隐蔽战线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点我们过去不知道。

  

  共产党的“大特务”

  一次毛泽东请李克农一家吃饭,席间,他还跟李克农的女儿李冰开玩笑说:“你知道你父亲是干什么的吗?他是个‘大特务’,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记者:你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父亲所从事的工作的特殊性?

  李力:我们都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毛主席在杨家岭请我们一家吃饭,吃饭时就问李冰:“你知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吗?”李冰摇摇头,毛主席说:“你爸爸是个‘大特务’,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记者:我想,您父亲作为隐蔽战线的领导人,他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一定是常人不能比的,因为许多话他只能一个人装在心里,不能对任何人讲。

  李力:是的,隐蔽战线的工作也有失误的时候,每当这时父亲的心情就特别不好。我记得最重要的大概有两次:一次在解放战争当中,我们北平的地下党给破坏了,损失了100多人。那时我父亲心情很不好,但心情很不好也不能说。我母亲给他当机要秘书,知道一点,但不能给我们说,我们只知道他情绪不好。第二次是在解放初期,我们在台湾的一个地下组织被破坏了,也是损失很大。我父亲睡不着觉,找人谈话开会,给中央写检讨。

  

  送给妻子四个字

  李克农离家在外杳无音信多年,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妻子赵瑛的肩上。他们曾经几次生离死别,在一生不渝的这份感情中,做妻子的承担了更多的苦难。

  记者:能谈一谈您父母之间的一些事情吗?您母亲赵瑛与您父亲是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患难夫妻。

  李力:我母亲是有文化的人,受的教育和我父亲差不多,她上的南京师范。那时刚刚推翻满清政府,女孩子上学是很少的,很不简单的。我父母1917年结婚,婚后我母亲就没有再继续上学。  

  记者: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为共产党员,您父亲遭到通缉,据说还是您母亲帮他逃脱了国民党的追捕?

  李力:我们隔壁的一个布店,晒了很多布,我母亲帮他从那个阳台上拽着布条跑下去,逃脱了国民党的搜捕。我们家都被抄了。父亲和几个同伴从芜湖逃到长江北岸一个叫裕溪口的地方,结果敌人发现了,要派兵抓他们,我母亲怀着孕,冒着危险,弄了个小木船,抢在敌人前面通风报信,让他们转移走了。敌人扑了个空,后来父亲转移到了上海。  

  记者:据我所知你们家是个大家庭,您父亲离开家之后,家里靠什么生活?

  李力:父亲走了以后没有消息,母亲在家里很困难,她就当小学教员,挣几十块钱工资,养活一家人。  

  记者:您父亲有没有表示过对您母亲的歉疚之情?

  李宁:1950年的时候,我弟弟结婚,在朝阳门那儿请了一些人吃饭,我父亲讲话,讲着讲着就哭了。他说,我对不起赵瑛同志,这些孩子都是她带大的,我没尽到父亲的责任。他很难受,我们也很难受。  

  记者:您母亲在世时,是不是也常回忆过去那些艰难的日子?

  李力:我母亲从来不说受过的苦,经常跟我们说的就是好好工作,好好做人。第二个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我们做事情要小心谨慎。母亲去世以后,我父亲送给她四个字:母仪典范。

  

  最后一件重要工作

  1957年,李克农病重,他知道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少了,于是向中央请命由他本人去调查当年上海特科的一些遗留问题,让那些还没有落实政策的隐蔽战线的家属老有所养,鳏寡孤独能够受到照顾。这是李克农最后一件重要的工作。

  记者:晚年您父亲的身体一直多病,这与他从事的特殊事业是不是有很大关系?

  李力:长征的时候,在上海的时候,条件也都很艰苦。他是积劳成疾。1957年,他进毛主席屋子的时候突然晕倒了,朱老总、毛主席都搀着让他休息。在延安的时候,他就有病,是哮喘、咳嗽,毛主席还去看过他。  

  记者:什么时候大家开始意识到他健康状况严重?

  李力:1957年犯了一次病,是在院子里,刚吃完午饭,突然一下子晕倒了,摔倒在石头台阶上,把脑袋磕破了,人当时就昏迷了。后来送到北京医院抢救,抢救了一个月还昏迷不醒。那时,周恩来、贺龙、彭真、张爱萍,好多同志都去看过他,我母亲说眼看不行了,要准备后事了。 

  记者:据说将军最后最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隐蔽战线工作。

  李力:后来周恩来从天津找了一个姓赵的脑外科医生,赵大夫给他做手术,慢慢地人就苏醒过来了。从那以后他也知道自己不行了,就给中央写了个报告说:“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已经不能担任第一线的工作了,但是我希望能担任上海特科的工作,特科有些遗留的事情,一些老人,一些遗属,没人管,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他给邓小平写了报告,邓小平同意了,他就带几个人去了上海。  

  记者:还记不记得将军去世那天的情景?

  李力:1962年开七千人大会,父亲白天去开会,回来以后写日记。父亲是2月9号去世的,日记一直写到2月7号。2月7号只写了个日期就再也写不下去了。他病得很厉害,每天晚上都咳嗽。

  2月9号上午,杨成武同志到家里同他谈工作,劝他住医院,他还坚持着不去。下午邓颖超同志来了,邓颖超同志他很熟悉,非要劝他住医院,并且马上打电话把医生叫来,送到医院去了。三四点钟送去,七八点钟就不行了。

  196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欣喜不已,宣布休假三天,这个举动在中央情报局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摘自2009年7月出版的《往事实录》 


浙江老年报 往事 00003 “隐蔽战线”的将军,不好当 2009-09-18 浙江老年报000032009-09-1800008 2 2009年09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