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材,也是上千种中药中唯一可以阴阳双补的药材!冬虫夏草药性平和、四季皆宜、适用广泛,自古以来就有“百药之王”的美誉。
冬虫夏草资源稀缺,价值巨大
冬虫夏草的好坏,主要是看它的大小,分量越重,价格越贵,1克重一根的冬虫夏草,杭州市场上贵的要卖到288元,也就是28.8万元一公斤。而现在黄金的价格每克是200元左右。
冬虫夏草卖得比黄金贵,当然是物以稀为贵。
首先是采挖难。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到5000米的青藏高原,一般人上不去,特别是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缺氧严重、天气恶劣、野兽出没、迷路,你只要碰上一种就会危及生命。
第二是采挖期很短,前后只有五、六两个月。五、六月份青藏高原的积雪融化,冬虫夏草那个像“草”的子座,从泥土里面长出来。但过了6月,冬虫夏草那个像“草”的子座开始“结果”,就是成熟了,它的头上会弹出“种子”,我们叫子囊孢子。这个时候,地下那个“虫”的部分已经烂光了。
第三,冬虫夏草长得慢,挖得快。有个成语叫“杀鸡取卵”,形容做事不计后果。现在我们发展海洋捕捞,有个休渔期,等鱼产籽后再捕捞。但冬虫夏草如果等它“产子”后再采挖,它就烂掉了,所以必须在冬虫夏草都还没有“结果”时把它挖出来,这就是“杀鸡取卵”。一根冬虫夏草从幼虫长到可以采挖,前后要6年时间。但现在每年有多少人在采挖呢?2004年的时候,是12万人,现在每年该有20万人大军了吧?冬虫夏草必须在冬虫夏草未成熟时采挖。繁衍后代的成熟的冬虫夏草“种子”大大地减少了!地毯式地采挖冬虫夏草,让冬虫夏草在原来的一些盛产区断子绝孙。
冬虫夏草产业化已迈入了平民化阶段
自1979年启动中国冬虫夏草产业化进程至今29年来,柯传奎教授先后研制成功产业化冬虫夏草制品--百令胶囊,还开发了赛斯平、吉粒芬等几只新药和多只畜牧用药,累计为社会创造财富超过100亿元。2004年起,柯传奎教授在深入研究冬虫夏草菌种液体发酵工艺时,意外地发现,新的有效部位比天然冬虫夏草要强几倍!
这一发现,使得中国冬虫夏草产业化的转轮像突然被猛踩了一下油门
用分离自天然冬虫夏草菌种而制成的保健品“柯氏系列”蝙蝠蛾被毛孢菌丝胶囊,是柯传奎教授研制的第三代产品,该产品在2005年经中科院菌物研究所的鉴定是与天然冬虫夏草DNA相同、菌种(中国被毛孢,曾用名蝙蝠蛾被毛孢)相同的保健品。产业化冬虫夏草制品-蝙蝠蛾被毛孢菌丝胶囊的诞生,证实了冬虫夏草已迈入平民化消费的阶段。
详情咨询:0571-28996555
购买时请认准柯传奎头像标志
鲁食健广审(文)第2009050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