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一生的父亲去世已经有18年了,但他的言传身教仍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
贫苦出生的父亲是目不识丁的全文盲,他不善言辞,从不训斥我,只是轻声地给我讲:小孩对大人所说的话应该轻轻讲、重重听,也就是只要大人轻声讲,小孩就应该用心听,大人怎么做,小孩也应该怎么做。
现代有教育观点认为: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亲对我很少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行为“润物细无声”地现身施教。
我家乡所在山村是石灰石矿区,上山砍柴卖给石灰窑用来烧石灰,是我家乡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山村村民维持生计的主要劳动。
在我县农村,尊崇有好技能的各种工匠,比如木匠、铁匠、泥水匠、裁缝师傅,以及挑工具担上门补锅修锁的五金匠。
父亲受传统影响,也十分看重学好劳动技能,他对我的教导首先是吩咐我干活不能偷懒,各种劳动都要用心学,不要只满足于会干,而要努力干得比别人更好。
父亲劳动不但肯出力,还用心学技能。父亲常年在烧石灰的石灰灶上打工挣钱养家,他不但是干各种劳动的能手,还刻苦钻研技能,掌握了烧石灰最难的技能——“看灶火”,就是使烧好的石灰生熟适中,可以使石灰水化后杂质少,石灰质量也就好,还节省了柴火成本,因而石灰窑的窑主就聘任父亲为主管石灰灶生产的“灶头”。从我上学读书起,父亲已是全村各石灰灶上的几位知名“灶头”之一。
父亲还引导我要珍惜利用时间。解放初“土改”时,我家分到离村四公里的一块田,为了种好这块田,父亲充分安排利用好时间,在头一天晚饭后就动手准备好农具和肥料。第二天鸡叫头遍,天还没全亮,就带上农具,挑上肥料出发去田里干活。在田里干一段时间活后,才急匆匆地回家简单吃点早饭,之后又赶到石灰灶上去打工,做到种田打工两不误。我也在父亲带动下,天天早早起床,背上书包到学校早自习,提前一年考上了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