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个大早,到西湖边看看美景,扭扭胳膊动动腿,是很多杭州中老年人的晨练习惯,这其中就有爱博教育图书健身慢跑队的300位中老年队员。
每个周日清晨,断桥上就会出现身穿梅红上衣、白色长裤的大方阵,在红色队旗引领下,跟着队长吴鸿雁,边跑边喊:“全民健身,健康同行”,经孤山,绕西泠桥折回。
回想慢跑队4年历程,吴鸿雁坦言“很不顺利,走得跌跌撞撞”。队员中七八十岁上年纪的多,身体状况参差不一,统一活动老是有人缺席,人心散,队伍不好带。吴山天风千人腰鼓队队长徐光华是这支慢跑队唯一的男队员,每次活动都参加的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他的指导下,吴鸿雁制定了慢跑队章程。章程共有六项,其中“统一着装,否则作缺勤”以及“无故一月缺勤两次,作退队处理”这两条,是对各位队员最有“约束”作用的。
有了章程,队员有纪律了,整个队伍也士气大振,吸引了一些50多岁的中年妇女加入,孙玲玲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人跑步,形单影只,跟着队伍跑有气势,心情也好。”
“多跑公园,少跑医院”,张胜红平时很注重锻炼身体,参加了腰鼓队,也报名加入了慢跑队。住在杭州很幸福,在西湖边跑步更是享受,张阿姨心想,要是慢跑队的300多人能够穿上统一服装,肯定会给秀丽的西湖添上一道色彩。有一天,张阿姨向家人说起了这事,女婿当场表示愿意赞助慢跑队,答应出钱帮他们买服装,可把张阿姨乐坏了。
队员们都感谢张阿姨女婿帮了大忙,“杭州那么多老人健身队,很少有得到赞助的。”吴鸿雁说,梅红长袖是冬天穿的,蓝色短袖是夏天穿的。“慢跑队日常经费开支都是张阿姨女婿出的,已经差不多超过3万元了。”
笔者手记:我们今天介绍的爱博教育图书健身慢跑队是幸运的,碰上了张阿姨和她的女婿。我们注意到,很多老年艺术团体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大众艺术修养上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多数老年艺术团体都是民间组织,活动经费非常有限,本报真诚呼吁有关机构能够关心他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能够慷慨解囊帮助他们。 俞超春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