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纪实
3  4  
PDF 版
· 美候任驻华大使收养扬州女儿揭秘
· 笑别丁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6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笑别丁聪
  1996年2月6日,丁聪八十大寿。9月底,他住进协和医院动手术,切除了半个肾,连10月1日他的画展也不能出席。由于手术室空调温度奇低(大夫也喊冷),把老兄冻得够呛,之后又发高烧。上帝保佑好人!10月11日终于平安出院。丁聪又开始有说有笑:“这叫宰你没商量!一辈子尽给社会病动手术,这下该轮到自己挨刀了。那几天呀,先是爬雪山过草地,然后再经火焰山。这个折腾呀,伤了点元气;不过没关系,我想还能再画十年吧!”13年后,他93岁才停笔,超过预期。

  丁聪是一位福将!艺术家中无傻子,一个赛一个的聪明。然而像丁聪这样既聪明又刻苦,而且从十几岁到93岁,大半辈子始终如一地刻苦用功的人,实在不多。他的画,单摆浮搁,逗人一乐(大笑、苦笑或莞尔一笑)的很多;但若将70多年的绘画集中一起来读,就具有残酷得惊人的丰富性和历史长卷的沉重感。他为老舍的小说、马凡陀的山歌画的插图,已经成为经典漫画!丁聪是一员不倒的战将!    

  他是个天生的乐观派,同时又是一位勤奋的思想者;他是一位洞察灵魂的摄影师,同时又是善于开掘矛盾的幽默大师。他的幽默,不是为笑而笑,总是关注民瘼,贴近民心;不是一笑了之,而是让人笑得有所悟,有所得,有回味。

  我是丁老的晚辈。他屈就为我的小文配插图,深感沾光!例如拙文《论土皇帝》,那个藐视“民主”,把它当施舍的、戴着皇冠的人,显得不可一世。标题则是“干稀搭配”。亏他想得出!光看插图就想乐。    

  刚解放,不论老少都管他叫“小丁”。那时他是真年轻,还是第一届全国青联委员呢。他是资深的政协委员。他说:“我喜欢开政协会!在家有家长管着,一到开会,吃肉就自由啦!”其实,这个家长是老伴的爱称。丁聪一生的遭遇,是与共和国同命运的。国运昌,他扬眉;国运衰,他倒霉。他的画,就是一部浓缩了新旧中国的形象国史。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他没有画一幅媚俗、媚上、乱刺和助纣为虐的画。

  漫画家大多不是美术系科班出身。所以,像丁聪这样具有扎实的素描功底的,恕我孤陋,大约只此一家吧。茅盾评论“丁聪笔下的阿Q,既有丁聪的创作个性,又表现了《正传》的整个气氛,构图大胆而活泼,叫人想起小丁的全部风采”。茅公的这个恰当评价,我想得力于丁聪平日速写和素描的功力吧。上世纪40年代,丁聪在成都画的竹琴大王贾瞎子和茶客侧背影的速写,本身就是艺术成品,真是富有灵感的神来之笔,用句演艺界的行话:“那角儿,后脖梗子也有戏。”

  丁聪擅长人物画。眼神和造型,既形似又神似。他笔下的黄宗江,不署名,凡认识此公的人都会立马呼出:“这是宗江!”丁聪从18岁画京剧速写(萧何、关公等),到上世纪50年代画梅兰芳、马连良、盖叫天、侯喜瑞、李少春和袁世海等大角儿,个个神形兼备,令人叹服:“绝!”    

  不夸张不叫漫画。但是夸张,对丁聪来说是有讲究的。他的结构有章法,造型符合解剖的大路数,绝不会把大腿和胳膊安装错位,漫画常被误解为画出个意思,勿须功力的瞎画。然而丁聪笔下的人物,我们可以用直觉感知的自然形态和画家眼中的人为形态与人们不能为直觉感知的概念形态(即神韵气质),三者是趣味天成的;他既有工笔,又有写意,以形写神,靠神传人,相得益彰。那面部常常带有丁聪所特有的两条腾蛇纹,那服装也多有边饰纹样的流畅线条。朋友们说,别看小丁外表憨厚和蔼,他眼镜片后面那双眯眯笑的眼神儿特“贼”,我想那也许就是“唯我独具”的艺术慧眼吧。

  丁聪活得简洁,走得精炼。甭说设灵堂和遗体告别,连个骨灰也不留。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太丰厚了!其中最动人的不是愁眉苦脸,而是令人深思的含泪的微笑!

  作者 舒展 据《新民晚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纪实 00007 笑别丁聪 2009-6-3 5BF67D2A83D7B819482575C8000E36B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