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现代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专家指出,癌症关键是如何预防,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调节自己的情绪加上定期体检,癌症就无法趁虚而入。
5个坏习惯最易患癌
◆吸烟减压→肺癌
一个人吸烟时,他所影响的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健康,因为研究表明,吸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堪比直接吸烟,而儿童被动接受“二手烟”后的危害更大。
◆不吃早餐→胆囊癌
经常不吃早餐是导致胆结石和胆囊癌的诱发因素。因为在长达8小时以上的睡眠后,胆囊中潴留了大量的胆汁,如果能及时就餐,都能帮助胆汁排出,不容易形成结石。如果不吃早餐,胆汁就会积聚在胆囊中形成结石,造成胆囊代谢紊乱。
◆熬夜工作→乳腺癌、前列腺癌
由于熬夜工作期间灯光明亮,使人体体内产生褪黑激素的自然周期发生改变,夜间的灯光减少了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素的作用正是保护DNA免受氧化作用的破坏,抑制癌变细胞。
◆贪吃肉类→乳腺癌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过多消费加工肉类食品,可能会增大乳腺癌的风险。建议每天控制肉类食用量在100克以下,而且最好是蒸煮、焖炖等温度较低的加工方式。
◆久坐不动→胃癌
久坐会抑制免疫遗传因子的活动能力,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
预防癌症要从身边做起
◆改变癌症性格
专家认为,情绪的好坏和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人所有的情绪都是五脏功能的一种反映,情志改变时间长必然会改变脏腑的功能。肿瘤正是由于七情郁结、脾胃受伤等原因,以致气血凝滞的结果。
具有C型性格的人比较容易患癌症,也就是所谓的“癌症性格”。美国哈佛大学对于C型性格有这样一种解释:喜欢抑制烦恼、绝望和悲观的性格,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来达到和谐,表面上处处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但心中其实有所不甘,遇到困难当时并不出击。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谐,但是内心却很压抑,这样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要做到从精神、情绪上防癌,首先就需改变“癌症性格”,追求东方哲学中的“和”。遇事不大喜大悲,凡事讲求“度”;学会保持乐观情绪,振作精神,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工作有劳有逸,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群体和家庭关系;避免急躁、暴怒或郁郁寡欢,对预防癌症是非常有利的。
◆防止病从口入
蔬菜颜色越深越抗癌。专家提醒,蔬菜的摄入数量也非常重要。吃一点点蔬菜,无法充分获得健康效应。根据居民膳食指南,蔬菜在每日膳食中要占据10%的份额,需要每天摄入500克到1000克蔬菜,而且其中最好能有一半以上的深绿、红色或橙色蔬菜。蔬菜烹调应当清淡,油脂浸透、炒煳烤焦的蔬菜,是没有防癌效果的。
◆警惕“甜蜜的杀手”
瑞典的一项研究报告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吃太多的糖可能增大患胰腺癌的风险。
专家提醒,从健康角度来说,人体并不需要摄入任何添加精制糖的食物。只要有淀粉类食物的供应,人类就不会缺乏葡萄糖。人体的消化系统并不适应大量的白糖,也不善于去调节大量蔗糖带来的血糖迅猛变化。
◆吃东西忌“烫”
进食过于粗糙、过热或过烫的食物,会损伤或烫伤食道黏膜上皮,使之发生破损、溃烂、出血等问题,长期受损就容易发生癌变,患上食道癌。研究显示,喜食烫食者患胃癌的危险是常人的4.22倍。所以吃热的食物时,别太心急。
另外,还需改变烹调方式,尽量避免高温油炸和烧烤的加工方法。烟熏、火烤、烧焦、油炸的食品中,会产生多环芳香烃类致癌物,其中典型代表是苯并芘,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性,它的化学性能稳定,在烹调中不易被破坏。苯并芘会引起胃癌、腺体癌、白血病等。另外,少吃腌制熏腊食物。
◆蔬果尽量浸泡削皮
要去除蔬果表面残留的农药,叶类蔬菜可以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不少于10分钟。由于污染蔬菜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难溶于水,浸泡时可以加入果蔬清洗剂增加农药溶出,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定期筛查让癌症无处遁形
◆防乳腺癌 40岁后每年检查
专家提醒,女性最好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钼靶或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核磁,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如35岁以上的女性应每两年做一次乳腺专科检查,40岁以上女性每一到一年半检查一次。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更要注重日常观察和定期的检查。
◆防卵巢癌 30岁以上半年查一次
卵巢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肿瘤增大或发生合并症,才会出现腹水、消瘦、乏力等症状。因此建议30岁以上的妇女定期体检,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查体并查血,每年做一次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防宫颈癌,35岁后每年做宫颈涂片
做宫颈涂片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建议女性在35岁之后每年做一次宫颈涂片检查。如果连续3年都没问题,可以延长检查时间,每一年半到两年检查一次。
◆防肺癌,长期咳嗽也应检查
有以下情况要尽早到专科医院检查:长期、慢性而且不寻常的频繁咳嗽;反复咳痰,痰中带血甚至呈现鲜红色;不经意地发现某个部位疼痛,如胸痛。
◆防肝癌,肝病患者半年查一次
肝癌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患者出现症状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已经很严重。建议乙肝、丙肝患者及长期饮酒的人群应定期通过B超、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来筛查肝癌。正常人群可以每年查体一次,通过腹部B超和胸片等来筛查肝癌;乙肝、丙肝、肝硬化患者最好每半年筛查一次。
◆防胃癌,每隔三两年查胃镜
胃癌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经常被忽视,患者就诊时很多已出现上腹痛、上腹饱胀或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腹部肿块、呕血或黑便等。专家提醒,即使没有胃癌症状,40岁以上人群也该每隔两三年查一次胃镜。
◆防结直肠癌,大便出血要就医
医生提醒,如果出现大便次数增加或不规律,大便时血和大便混在一起而且出血较多、腹部疼痛等症状,最好去正规医院排查是否是大肠癌。中年以上的人群应每年定期作结肠镜检查。在体检中不应因为尴尬等原因而放弃肛门指诊检查。
◆防淋巴瘤,40岁以上人群要提防
淋巴癌发病年龄高峰在40到50岁,如果有淋巴结肿大或反复发热、皮肤瘙痒、咳嗽、胸闷、腹胀、腹痛等,发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出现没有原因的长期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也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