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10时左右,一位在兰溪市区某医院住院的83岁老太趁人不注意,推开病房窗户,纵身一跃,重重地摔在地上……
被人发现时,老太已经气绝身亡。随后赶到的公安人员认定,老人死于自杀。
笔者接到报料后,立即赶到这家医院。在注射室上班的一位护士告诉笔者,当时她正在给病员打针,突然听到窗外“嘭”的一声响,她当时还以为是楼上的人将什么东西摔下来了,后来听人说“有病人跳楼了”,她和同事才发现,原来是住在三楼病房的一位老太坠楼了。
笔者采访了解到,这位老太姓胡,兰溪市西祝村人,今年已经83岁高龄,有多个子女。5月7日,老人因为患“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住进该院骨伤科病房,事发当天上午还曾叫人搀扶着她在医院走廊里走动,锻炼身体。据悉,老人此前曾对人说过“不想活了”的话,性情也较为烦躁,而且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
闻讯而来的子女甚感悲痛,医院的医生也对老人的突然举动感到意外和惋惜。
老年病人轻生的案例并不鲜见,这些老人为什么要选择自杀的方式来寻求解脱?金华市第二医院院长张载福认为,关于患病老人自杀,尽管诱发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是心理障碍所致。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对老人予以心理疏导,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自杀发生。因此,子女、亲友、医院和其它组织的关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亲切的笑脸,一声温暖的问候,都可转移其注意力。其次,预防患病老人自杀要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呼吁每个公民都应重视生命,即使是生命快到终点的老年人,生命仍是十分宝贵的。
知名心理专家李箕君也表示,近年来,老年患者跳楼自杀等悲剧屡见不鲜。老年病人心理容易产生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甚至悲观厌世的心理。这些心理的产生与病人本身的经历、心理素质、知识等息息相关,患者担忧治病的高昂费用、子女的将来以及自身社会地位的降低等,使得患者变得痛苦、压抑。医院需要引进“心理查房”,对老年病人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服务,这不仅是有效遏制老年病人自杀率的途径之一,也是积极配合治疗、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命期的重要环节。
江胜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