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长其实有大名,可是小时候大家“阿长”“阿长”叫顺口了,长大了便一直没改。
22岁,他从杭州皮鞋厂调到了新宫桥派出所当户籍民警。大家都说阿长喜欢“多管闲事”,除了户籍工作,其他事儿他也总是揽过来管。
1954年,阿长荣获杭州市公安局三等功,1955年还出席了青年团杭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并荣获“优秀团员”的光荣称号。1956年4月,被评为全国人民警察治安保卫委员功臣模范。1959年,他就担任了河坊街道党支部副书记,清泰派出所所长。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宋阿长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这一片太熟了,走过任何一户人家,他都要多管闲事地竖起耳朵听听,生怕错过了什么情况。
1953年,阿长走过断河头一带,就听到一间屋子里传来呻吟声。“那是个60多岁的老太太,没亲人,一个人住。”阿长轻轻推门进去看,原来老太太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扭到了腰,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老太太家里穷,宋阿长就当起了儿子,跑到药材铺里请了个中医来看病,还给她抓药,忙前忙后伺候了好几天。工作忙的时候,阿长还交待居民干部去照顾她。
“旧社会我们怕警察,新社会人民警察比亲人还要亲。”老太太病好后说了这么一句话,让阿长这辈子都为“警察”的职业而骄傲。
及时救了服毒居民
那个日子宋阿长到现在还记得,1953年8月8日中午,人力车工人老王匆匆赶到派出所来找阿长,说要迁户口,可是愣说不出原因。
阿长仔细瞧瞧他,神色有些不自然,心里便有了数,拍拍他的肩膀:“老王,别急,有事情好好商量。”
老王被劝回去了,宋阿长觉得不放心,踏上自行车后脚赶到了老王家。果然不出所料,两夫妻吵架吵僵了。老王妻子穿着新衣裳,呆呆地坐着。
“嫂子,为啥事情啦?”还是没声音。这时候,邻居突然发现了一盒被折了头的火柴,知道她服毒了。宋阿长立刻叫来人力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最后人抢救过来了。车费、挂号费都是宋阿长帮忙付掉的。“从此,他们就没再怎么闹过了。”宋阿长笑着说。
制服缝缝补补又三年
阿长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从绍兴到富阳新登给地主做小长工,身上穿的都是破破烂烂的补丁衣。好不容易熬过4年,积了点钱做了一套粗布衣裳,回老家时才舍得穿。最后车费不够,只能把衣服卖了买船票。
节约穿衣的习惯,一直延续到阿长工作后。制服的领子破了,袖子毛边了,缝一缝继续穿。内勤通知阿长去领新制服,他总是检查一下旧制服,看看缝补后还能将就,就把新制服退回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影响了其他同事,每年都有好多人去退还新制服。
不仅如此,阿长是皮鞋工人出身,还特地去买了一副钉鞋的工具,为派出所的同事们免费修补破旧的鞋子。可是这套东西退休后用不上了,只读过三四年书的他,如今每个礼拜都会定期去老年大学学书法,还捧回了一大堆的奖章。
记者 葛辉
人物档案:宋阿长,81岁。1956年4月,被评为全国人民警察治安保卫委员功臣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