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让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健康老人照顾病弱老人,这种新型“以老助老”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正在余姚市鹿亭乡全面展开,目前全乡39个自然村都建起了老年人互助会。敲敲独居老人的门、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买买东西,这些生活中简单的举动,如今都成了鹿亭乡老人们互相关心、相互照顾的生动写照。
爱心敲门:温暖老人寂寞心
龚家昌大伯住在白鹿村,是该村老年人互助会的会长,他每天早上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村里几户孤寡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家“敲门”。他先去了隔壁褚奶奶家,敲了一下门后听到屋里传来老人爽朗的应答声,门外的老龚笑了。紧接着,他又去龚家鹏老人的家。在窗外叫了几声,屋里的老人开了门,相互开始攀谈起来,得知老人没米了,老龚便电话通知互助会成员龚爱夫,让他马上给老人去买米,一切安排妥当后,才继续向另一户高龄老人家走去……
目前,在鹿亭乡有100余位 “爱心敲门员”,除了每天敲敲老人的门,及时掌握被照顾老人的生活状态外,还志愿给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陪同看病、聊天解闷等。
巡逻守望:提升老人安全感
陈胜利老人住在白鹿梁湖自然村,自从加入老年人互助会后,每天,陈大伯总要花时间穿梭巡逻在村庄中,时而问候一下几位高龄老人的身体状况,时而向几位独居老人宣传安全防范知识,看到老人们个个都好,这才放下心来。
今年1月,陈胜利在巡查时经过独居老人陈其良的家,顺便喊了几声,却听不到老人的回音,陈胜利马上进门,发现老人躺在床上脸色发白,呼吸困难。他马上拨通了乡卫生院的急救电话,老人终于转危为安。原来,陈其良老人喉咙动过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这天喉咙突然被痰堵塞了,造成窒息,若不是陈胜利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守望是老年人互助会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为了让每位老人有安全感,有事叫得应,互助会还印发了爱心联系卡,开展了结对服务。晓云村的褚利英和本村的褚开诚老人结成了对子,平时褚利英帮老人搞搞卫生,洗洗衣服,有时陪老人聊聊天,把褚开诚照顾得舒舒服服。
以老助老:值得推广
“以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去照顾高龄老人,这不失为一种养老模式的尝试。”鹿亭乡老龄委负责人表示,鹿亭乡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2987人,占该乡常住人口的40%以上。而在这些老人中,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子女的“空巢老人”又占了一大半。照顾好这些老人,必须要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其中包括老年人自己。对于高龄老人而言,60来岁的老人就如同他们的“小姊妹”和“亲兄弟”,双方很亲近,而且照顾起来更能说得上话。为了丰富互助会成员的精神生活,鹿亭乡政府投入43万元,在全乡每个自然村建立互助会活动室,使活动室成为老年人身心愉悦、精神有寄托的“暖巢之地”。
胡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