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节课上得很值!”前两天,杭州米市巷街道红石板社区的老年活动室里挤满了人,社区的民警为大伯大妈们上了一堂防诈骗知识讲座,大家获益匪浅。
年初米市巷街道曾发生过一件事。绍兴一家保健品公司联系社区,想请老年人免费游绍兴,但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参观他们的保健品厂,承诺不推销产品。这原本是件好事,老人家分几批前去。
第一批老人牢牢记住社区工作人员叮咛的话:“玩玩就好了,别盲目买保健品”。回来后一车人没有一个买保健品的。这家保健品公司觉得促销不成功,就放了第二批第三批老人的“鸽子”,不肯派车来接老人去玩了。
“这个事件成为导火索,老人们七嘴八舌地说起了平时碰到的各种诈骗事情。”米市巷街道劳动保障站站长詹颖说,工作人员索性搜集了老年人最容易上当的诈骗案例,联系了社区民警,举办了这堂防诈骗讲座。
陈本毅是米市巷街道企业退休人员自管组织联谊会红石板社区联谊分会的成员。他分析说,有两种形式的诈骗,社区的老人几乎个个都碰到过。有人不知道从哪里搞到老人家里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冒充社区工作人员,给老人打电话,声称在某宾馆开会。
“去了才知道是卖保健品的,工作人员‘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叫得可亲热了,就好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陈本毅说,就因为这样,老人们都不好意思马上离开,硬着头皮听讲座,就连上厕所“工作人员”都会一路陪同,生怕人还没买东西就跑了。如果说自己身上没带钱,“工作人员”服务会非常周到,要老人们留下具体的地址,可以送货上门。
另一种诈骗手法也是通过电话,这回冒充的是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事主的电话已欠费,把电话转接给另外一个人,以资金安全为由让事主把银行卡上的钱转到他提供的银行卡上,这样钱就落入骗子的口袋里。去年就有人这样被骗走了1万4千多块钱。
社区民警分析说,这些诈骗案件就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因为骗子知道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不少人还掌握着家庭财权,防范意识也相对薄弱,极易上当。
“听了防诈骗讲座后,老人们都提高了警惕性。”陈本毅说,一旦再有人冒充社区工作人员通知开会,老人要么立刻把电话挂了不听骗子啰嗦,要么就跑到社区进行核实。
记 者 葛 辉 张恬恬
实习生 俞超春 通讯员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