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乐活
3  4  
PDF 版
· 就地取材 变废为宝
· 食疗心疗新理念
· 一本自制的图书——
《天天不迟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就地取材 变废为宝
“我做的手工艺品,都是废旧物品‘变’成的!”
  不久前,在杭州市江干区老年文化中心的落成典礼上,现场制作绒贴画《牡丹闹春》的毛玲玲,被观众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太神奇了,普通的毛线,经她扯呀、贴的,竟然就成了这幅牡丹画了,真是让人佩服!”围观的人群充满惊讶。

  “其实也不复杂,就是把剪成寸把长的各色毛线,用废弃的啤酒瓶盖刮成绒后,根据构图,用双面胶一点一点往上粘就可以了,不过有点费时。”被人尊称为“毛老师”的毛玲玲娓娓道来。

  在当天的老年文化中心落成庆贺展览上,毛玲玲的很多作品,比如树皮贴画《渔归》、扎染《曲颈向天歌》、鲜花押花拼贴画《春光无限》、瓷片贴画《瓷韵》、蛋壳贴画《牧童》……吸足了大家的眼球。

  细心的观众在看过她的作品后,发表的评价一语中的:“毛老师,你的作品都是‘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嘛!你看,这里的蛋壳、树皮、鱼骨、瓷片、山核桃壳、玉米壳、树叶、笋壳、瓜子壳等入画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经过你的奇思妙想,都变成不可多得的手工艺作品了!”

  确实,今年67岁的毛玲玲,最大的本领,就是让生活中看似无用的许多废旧物品变得有用,并且把它们巧手变成趣味高雅的手工艺作品。为此,她还曾得过区里颁发的环保奖,并且成了远近闻名的“环保手工艺大师”。

  你看,瓷片贴画《瓷韵》,以深色古兰花瓷片为材料制成花瓶,浅色瓷片制成茶壶,用陶瓷缸作为衬托,再用朱红色的陶杯加以点缀。这么一幅充满韵味的静物画,其瓷片和陶片竟然分别是从伍公山上和陶瓷品市场捡来的。

  再如这幅《水乡情》,其材料完全取之于鱼、鸡、虾之骨、鳍、皮。其中,以鲫鱼尾做成渔村小屋的屋顶,恰似茅草覆盖;而小屋的墙身则用鸡爪皮制成,似层层青砖砌成;再用鱼尾细条和鱼细骨做成栅栏及地面,大龙虾的大钳制成椰树干,鱼鳍成了树叶,渔家姑娘的头饰和衣裤是大龙虾壳和桂鱼尾,河虾的大钳制成了小船和撑竿,栩栩如生地构画出一幅水乡风情画。

  毛玲玲的作品都是退休后才做的。只不过,这种即兴创作,也许与她从小表现出来的心灵手巧息息相关。

  “我从小会绣花。小时候,隔壁邻居有位老奶奶会一手好绣工,我很喜欢看,看着看着,也就学会了。”毛玲玲说,“我的手工也很好,读小学上手工课时,我用蜡做成的和平鸽、木头做的手枪,都是栩栩如生。记得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手工做的绣花枕、宝宝鞋,还被送到杭州市少年宫展出过呢。”后来,毛玲玲的一儿一女相继出生,儿女衣服上绣的花全部由她自己动手完成,看到的人还以为那些是商店里买来的。

  1996年,退休后的毛玲玲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美术;之后,她又在老年大学学了摄影;现在,则在凯旋街道景新书画院学习国画。“我学这些,说到底都是为手工艺品的‘即兴创作’服务的。”

  在她看来,手工创作最难的部分,还是在于“构图”。“只要有了‘想法’(即构图),制作起来虽然有点耗时,但还是容易的。”她说。比如树皮贴画《渔归》,其构图灵感就来自于她偶然捡起的一片树皮。她用这片树皮制作山脉,用树根须制成帆船,竹叶成为岸边的美丽植物,敲碎的山核桃壳变成细细的沙滩,一幅其乐融融的渔家晚归图跃然而出。

  有了这个爱好,而今的毛玲玲每天沉醉于创作中,其乐无穷。“不愁没事做,这样的日子,很开心!”她乐呵呵地说。

  环保出了名的毛玲玲还有一件放不下的“差事”:给下城区长寿桥小学的中高段小学生们上环保手工课。她约了另外4个老姐妹在那里义务当手工老师,上学期已经教会孩子们用家中废旧布料做新年贺卡、香囊和环保袋等作品。她说:“我觉得,将我们这一辈人的环保意识传递给孩子,是一种责任啊。”

  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沈燕霞

  摄影 严爱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乐活 00005 就地取材 变废为宝 2009-5-15 48256F6C002025684825755400303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