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医旨在治“未病”,在疾病萌芽阶段将身体调整好,不让疾病乘虚而入。中医的整体观念在于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机体的平衡与和谐。5月5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仁堂名医馆馆长关庆维来到杭州,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前沿论坛·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围绕着“国医之道与健康养生”,讲解了中医养生的文化历史、中医的保健知识以及中医的发展传承等,让现场嘉宾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之魅力。
关大夫认为,国医从研究人的本身入手,追源固本,达到人体各个功能器官的平衡和谐;修身养性,达到人与社会的平衡和谐;去繁就简,返璞归真,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通过调理阴阳,激发人体本身的能力,来对抗外界病菌病毒的侵害。
关大夫的观点,最上乘的养生是养心。他说,现在每天很多人都在翻报纸,研究应该吃什么好?这种调整身体的方式中医叫下士养生,即对有形进行补充、调养,这是最下一级的养生方法;而中士养生方法是养气,如打太极拳、练武术,都是想通过运动让自己的经络通畅、气血通畅;而最上乘的养生方法是养心,即让自己的心理平衡,心灵干净,一尘不染。因为人的意识和心灵对身体是有主导作用的,思想有多脏,身体就有多脏。身体受惊吓了,经络里就会有所反应,所谓百病从气生,生病的时候,肝就瘀,就形成停滞,就形成一个血癜,血癜久了就形成肿瘤。完了就会恶化,形成一个细菌,所以气息的通畅对人都是有意义的。
关医师认为,每天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顺畅、干净、纯真、善良、美好、真诚,这就是修心最好的方法。意识对身体是有主导作用的,所以女性最容易动气,因为在月经前期的时候,血往下走,肝阴不足了,肝阳就上升,就容易生气,如果懂得这种节律,在经前期吃一些养血的药,就不容易发生一些病了。情绪不好的时候,找人聊聊天,抒发抒发心中的郁闷,身体就不容易生病了。人总是认为生命有多难,其实了解到本质上是特别简单,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追求真善美就会健康,说真话,让心灵干净,这个人就会健康。
关医师说,从中医角度看,养生就是先懂生活、懂自然节律,懂道,然后使整个生活的节律如何适应和顺应自然节律。
健康的方式不是给我们身体每天补充所需的各种各样的营养,去堆积身体内的营养,而是让我们的经络通畅,让我们的气血通畅,让心灵干净,让我们善良、让我们美好。
精彩回放——关庆维大夫如是说
大马哈鱼的困惑
这是导致一个定理在产生同时被质疑的故事,主角是大马哈鱼。
有渔人从海里捕到两条大马哈鱼,一条被剖来鲜吃,其味鲜美无比;另一条被宰杀后放入咸缸腌制,待取食时其味已变得很咸。渔人不知其故,向学者求答,学者用其知识研究鱼腌制为何变咸,得出一个定理——扩散原理。渔人满意而回。
今天,尽管扩散原理已经能够为我们解释诸如“一滴香水为何能芳香满屋”等现象,人们却对这个定理的普适性提出质疑。譬如:仍旧是那两条大马哈鱼,当它们游弋在海洋里时,它们生活着的大海不正是世上最大的咸缸吗?为何它们被捞上时,却并非咸鱼?
“扩散定理”解释失效,原因在于它是从无生命的死体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一定程度上,基于人体解剖发展起来的西医临床诊治颇多建树,但在面对生命体一些疑难杂症时,也常遭遇类似尴尬。
小白鼠的盲点
西医诊疗所作的动物实验,喜欢拿小白鼠说事。其实,用于临床的药物尽管许多时候“小白鼠安全”即等同于人类安全,但特例却依然存在。
实验室做巴豆的实验,小白鼠吃了巴豆不泻,而人吃了就泻得要命;
针对妇女怀孕初期通常出现干呕的症状,现代医学曾通过小白鼠安全性实验,研制出一种治疗药物“反应停”,结果临床用于孕期呕吐治疗,却导致不少例新生儿先天上肢短小的病例。为何实验中无一例致小白鼠短肢的药物,会导致人类新生儿缺陷?显然,这是物种差异所致。
中药的功效是通过人类身心体验方式获得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起来并上升到理论,形成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中药药性理论体系。以此为指导,临床上呈现出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效果。现代医学在老鼠等动物身上研究化学变化,尽管取得许多临产医学突破,但也存在先天盲点。
克隆人家的方式来养自己的孩子,不可取
西方人的养生都是教你怎么样喝牛奶,怎么样补充营养,可是我们发现,城市的病人基本上都是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尤其是孩子。其实把牛奶和各种精加工的营养品给孩子当主食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人原本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尽管生活中可选择的食物已越来越多,但是以五谷为主食的传统万不能随意抛弃。从中医研究来看,人类大脑、血脉的补养主要来自五谷杂粮,肉禽蛋奶等高能量食物主要是对肌肉和脂肪生长起作用。他提醒母亲们不可被振振有辞的忽悠弄得找不着北,更不可糊涂到把营养保健品拿去给孩子当饭吃。
名医档案:关庆维 中华国医名师,现任同仁堂名医馆馆长,首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