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艳
“年轻人有青春,但是没时间,他们在用青春拼搏奋斗,换取老年的安逸;老年人没有了青春,但有的是时间。60至70岁是老年人的黄金时期,我希望拽住时间的尾巴,活出更精彩、更丰富的人生!”这是采访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话,也是王钟津阿姨一直抱着的信念。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他们才有了70岁前走遍全世界的梦想。
去年,两位老人在几乎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花3个月的时间,走了欧洲16个国家、70多个城镇。除了城市之间他们搭乘交通工具外,其余的路几乎都是背着大背包步行,还徒步爬了阿尔卑斯山。
退休后当上背包客
张广柱、王钟津,一个62岁,一个59岁。满头银丝的二老在退休后开始了他们的徒步之旅。老两口儿,一个只会简单英语,一个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为什么会萌生徒步游世界的念头呢?
王阿姨比老伴退休早,休息了一段时间,感觉在家呆着挺没意思的。“如果只是帮着儿女带带孩子过完晚年,恐怕以后的生活圈子只能局限于对面的小公园了。”于是在丈夫张广柱退休后,他们便筹划着出去走走。“以前我们也跟团出国旅游,去过土耳其和埃及。但是跟团游大多数时候总感觉是走马观花,根本就感受不到什么。老伴之前去过欧洲,对那里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决定把首站定在欧洲。”王钟津说。
出行前备足“功课”
万事开头难,出国自助游去哪些国家?怎么走?看哪些景点?住在什么地方?欧洲的历史和宗教紧密相连,要游欧洲,还得补做很多历史、人文作业。
于是,老两口买回了欧洲地图,买回了大量有关欧洲历史、宗教、建筑的书籍,开始欧洲游的策划。地图铺在地上,老张每天都要在上面趴好几个小时,规划行程。“申请签证时,必须提供详细行程,要精确到每一天去哪里、住哪里。”老张说。
老两口欧洲游还有一大障碍是语言。老张买来《新英语900句》,坚持每天学英语。“老头子30年没碰过英语,早还给老师了。不过买回书以后,他天天念,那种锲而不舍的劲头,让我们难以想象。”王阿姨笑着说,自己学的是俄语,英语的26个字母都认不全。看着老伴每天读英语,一个单词重复念100遍,一句话要念上十来遍,王阿姨挺高兴,也很放心,“当时心里想的是,欧洲游,老伴是翻译。”
但没想到,其实那时老张心里一直在打鼓:“年纪大了,记性也差,就算这样刻苦学,我还是记不住。”他自叹记性不好,却不敢告诉老伴,怕她打退堂鼓不敢出行了。
2008年春节一过,老两口更加忙碌,订机票、订旅馆、买保险、写行程、开资金证明、办国际信用卡,安排好一切,他们带上所有准备好的资料和标明具体日程安排的30多张纸走进了签证中心。签证官被两人的精神感动,开玩笑说,以后也要参加他们这支花甲背包团。
虽然二老事先作了万全的准备,但不免还是会遇到“坎儿”。“我们除了在雅典住的是预定的旅馆,后面行程里的预订旅馆都退了,因为行程比较灵活,赶不上预定时间到达旅馆。”但这一退订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麻烦,“我们身处陌生的城市,对地理也不是很熟悉,加上语言不通,经常为找旅馆浪费不少时间。有一次我们花了整整一上午才找到旅店安顿下来。”王阿姨说道。
“还有一次,我们在法国的卢瓦尔河谷等车,告示牌上用法文写着:‘每周一至周五有车’,但是我们看不懂,一直在那里傻傻等着,到晚上11点才坐上车,回到旅馆都半夜12点多了。”
应急小册子帮大忙
两位花甲老人凭着半瓶子英语开始了旅途。
在希腊“落地”后,王阿姨发现不对劲,老头子怎么不说话?“我催他去问路,他竟说不知道该怎么说。”王阿姨傻眼了。不过老张倒是乐呵呵的,他说自己有办法。
办法一:关键词加肢体语言
老两口特别想去当地人的家里看看,可人家说的语言往往不是英语。老两口急中生智,比划着跟人打招呼。老张把脑子里能记起的所有形容“漂亮”的词一股脑儿搬出来,王阿姨在一旁做出陶醉的样子。
主人基本能明白老两口想参观他家的意图。他们碰到的多数人都会邀请他们进屋,有的还非常热情。语言不通的几个人,往往还能比划着聊起来。
办法二:提前写下必用信息
在欧洲,老两口出行基本靠走,城市之间,他们选择火车。去欧洲前,他们买好了欧洲的火车通票,因为定好了具体行程,出发时到车站预订座位就行。出发前,老张仔细核对日程,查字典,把每次要去的城市、时间都具体写好,避免误事。
办法三:应急外语册派用场
法语、西班牙语、英语,老两口的行囊里有好几国语言的小册子。在西班牙的格拉纳达,随身携带的西班牙语小册子真用上了。那天,老两口走了一天回到旅馆,发现洗漱用品不见了,其中还有老张一把六七百元的剃须刀。原来是服务员打扫卫生时,当作垃圾误扔了。可二老西班牙语一句不懂,服务员一句中文也不会。老张翻出西班牙语小册子,借助上面的单词,让对方明白了原委。
不过应急册子也有不管用的时候。老张一直想尝尝享誉世界的法国葡萄酒。然而那些酒名在常用外语册子里找不到,他胡乱买了两次,一次错买了药酒、一次买的是酸醋。
写好遗嘱再出门,
不断补充不断续写
出门家人会担心吗?“担心啊。”老两口坦然地说,几乎每次出门他们都要写遗嘱。这次欧洲徒步3个月,也是写好遗嘱,交代好所有事情才走的。尽管知道出门安全第一,但老张承认,“不管怎么样,出门在外总是有风险有危险的,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写遗嘱就是措施之一。”
今年春节,二老刚去了西藏,从派镇徒步22公里到达直白,登上曾被誉为中国最美丽山峰的南迦巴瓦峰。接着,又去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接着,还去了尼泊尔。这次出门,两人高原反应厉害,老张还病了一回,着实让家人担心。
“我们家那份遗嘱,不断地在补充。有时候出门,不高兴把原来写好的拿出来重写,就直接再写一份,和以前的放在一起,如果遇到什么新问题了,就再加进去。”王阿姨说,家里还有老人,所有的事情都得安排好。
下一站,他们还想去南极
“我们徒步,是渴望从细节探究这个地方的真实魅力,有时候走在大街小巷,走在林荫小道,你会发现居民的一举一动都在反映着当地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想要知道的,我们想要知道这个地方的真实。”
走过了这么多国家,二老颇有几分感慨:“作为黄皮肤的‘老外’背包客,我们格外引人注目。时不时有人问:你们是日本人?我们总说:不!我们是中国人,来自中国北京!对方的反应,或热情、或惊讶、或冷淡。态度的微妙变化,让我们内心百感交集。”
游了这一遭,让二老感触很深,从最初的兴奋、激动,渐变成平淡、疲劳、厌倦,后来又回归了平和、冷静,学会了理性享受旅行乐趣。
下一站,二老决定去美洲:“我们决定今年下半年先去加拿大,然后一路经过美国、墨西哥、古巴、智利,可以的话,我们希望坐船去南极。”看来二老的宏伟环球游又要起航了,相信有更多的惊叹和感悟正在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