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党,是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和日本侵略军侵占的地区,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的党组织。
解放战争时期,在杭州的各高等学府里就活跃着一批地下党员,他们是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在上级地下党委的领导下,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曾经为杭州的解放贡献过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时,在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活跃着几位优秀的地下党员,吕国璋就是其中一位。
我终于找到组织了
1947年秋,吕国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艺专。入校前,他就是一名积极的革命分子。在上海时,他参加过各项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
1947年10月26日凌晨,于子三被军警特务秘密逮捕,并被残忍杀害在保安司令部监狱。国民党的反动行径引起杭城高校师生的强烈愤怒,国立艺专的学生们以在校内的“民主墙”上写大字报、各个班级签名声援、罢课集会、集中在浙大开追悼会等各种形式控诉国民党反动派恶行。
据吕国璋回忆,当时学生们开追悼会遭到阻扰。国民党反动派召集了一批地痞流氓,在追悼会上追打师生。愤怒的学生像潮水般涌向他们,拿起木棒、柴火棍等“武器”与反动派对抗。虽然他们上街游行没有成功,但是很快抓住了几个流氓,拖到教室里拷问,并在衣服上写上“走狗”、“打手”的字样,大快人心!
在此次运动中,吕国璋虽然是一名新生,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不仅亲身投入还积极组织同学参与,在运动中教育、团结了同学。他的一言一行被邓永涛(地下党成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久邓永涛主动找吕国璋谈话,问吕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吕国璋说,当时他正苦于找不到组织,竟然组织主动找他加入,他十分激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经过上级党组织的审核、批准,1948年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国立艺专第三位地下党员,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地开展各项进步运动。
反动魔掌深入校园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诗歌社、木刻研究会、漫画社、速写班等进步团体团结同学开展各类进步运动。吕国璋和几个进步团体的骨干成员编写艺专壁报,定期到北高峰、弥陀寺等较隐蔽的地方开会,学习毛主席理论、交流省内外学生运动的信息……
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在主战场上遭到共产党军队的强烈打击,但是,在大后方,他们对第二条战线上的主力军——进步学生伸出了魔掌。在杭州,反动派紧紧盯住站在风头浪尖的学生。1948年中秋节,师生们兴高采烈地举办欢迎新生入校晚会。那晚,吕国璋、李伏雨等几位同学在教室编写《艺专旬刊》。夜深之后,同学们都入睡了。突然,一群国民党宪兵把门踹开,把睡梦中的李伏雨带走了。那晚,反动派在该校抓了5个人,都是进步社团的负责人。
学生们的心被紧紧揪着。第二天,地下党根据上级组织的指令,开展了一系列营救同学的行动:向学校、政府抗议,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在校内张贴大字报,控诉政府的反动行为;请进步律师为被捕学生申诉;组织一批批同学到监狱看望,鼓励他们振作起来;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
国民党的气焰没有嚣张多久,1949年5月3日凌晨,解放军进入杭州,杭州的天,亮了!
护厂、护校、护城,我们义不容辞
解放军势如破竹,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消息振奋人心。国民党在前线节节败退,在大后方,青年学生决心再燃一把大火。
据合唱团积极分子黎力回忆,当时,同学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过着紧张而有序的战斗生活。先是通过“义卖”、“义演”筹集资金,储备了应变粮食。接着组织护校纠察队。公开的说法是防止国民党散兵游勇捣乱破坏,保护学校师生安全,实际上是为防备特务突然袭击,逮捕杀害进步师生。他们在学生宿舍的围墙、窗口、要道等处,放置石块、石灰包、弓箭、棍棒等,日夜站岗放哨,加强警戒。
当时,几位进步教授住处较为偏僻,黎力和几位同学动员教授们搬到学校居住,分小组、分班次手持木棒等防卫武器保护教授的安全。
当时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民主运动,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宣传,团结群众,与反动派作斗争。能歌善舞的黎力在合唱团是活跃分子,他用歌喉、舞姿感染大家。特别是他表演的猴戏,运用3个不同面具的表演,讽刺国民党独裁专政的黑暗统治,揭露卖国主义行为。猴戏轰动了全城,黎力经常受邀到各高校、中学、青年会演出。
敲锣打鼓迎接解放军
天,慢慢亮了。1949年,国民党渐渐丧失了张牙舞爪的能力。
国立艺专“红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写标语、做演出、宣传共产党政策、广播全国的大好形势,做好迎接解放军的准备工作……
5月3日,解放军进城。国立艺专的刘江骑着自行车回校向同学们报告好消息。全校沸腾了。学生们把之前准备好的标语、墙头诗等贴满了街头。大家齐声唱起“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接着又唱“朱大嫂送鸡蛋呦,咕嗒咕嗒地叫喔……”当唱到“鸡蛋慰问解放军”时,4位女同学把早就准备好的熟鸡蛋,送到战士们的手中,往战士们的口袋里塞。
黎力回忆,那天锣鼓队、军乐队齐奏响,他和同学们跳起了秧歌舞,杭城街头一派喜气洋洋。威武雄壮的解放军们走在杭城街头,和群众们亲切地打招呼。
撰稿 张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