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开心。”本报踏春千人行的第二站——磐安之旅4月29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50名读者兴高采烈地归来。
大家称此行为“三好”之旅:尝到了很多叫不出名的野菜,住在干净并且设施完备的农家乐,看不够磐安的青山、瀑布和野花。许多读者临别时还特地要来当地农家乐户主的名片,想夏天约好友再来避暑。
3号旅游车从始至终热闹非凡。刚开出杭州,陈大姐便第一个站起来,为大家高歌一曲《天路》。“我们几个姐妹平时都喜欢唱歌,随身带乐谱,既练了歌,又娱乐了大家。”陈大姐说。
来自哈尔滨的“麦霸”马玉华就更厉害了,最近刚被选入合唱团,每天练歌正在兴头上。这回拿着话筒一口气为大家唱了5首歌,从民歌唱到流行歌曲,再从流行歌曲唱到山歌。几位大姐遇到了“知音”,车上索性开起了小型演唱会。
登山队伍里有一位身着粉红衬衫的老者,更“惹眼”的是他手里的北欧式健走杖。这位老人叫邢纪鑫,是浙江老年报的忠实“粉丝”。当然,老年报最近推广的时尚活动“北欧式健走”行列中也少不了他的身影。自从有了健走杖,邢老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在磐安之旅中健走杖可是派上了大用场。他一空下来就向别人介绍健走运动,还热心地让朋友们轮流体验,细心教大家正确姿势。
最开心的莫过于82岁的荆小舫老人。本来,她的年纪已经超过活动对年龄要求,但是报社基于她的特殊目的亮了“绿灯”。原来,荆阿姨7岁那年,正是抗战时期,一家人逃到磐安避难,一待就是8个年头,在那里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
回到杭州后,荆阿姨再也没去过磐安,她想趁着这次机会找找老同学,这犹如大海捞针,她自己也觉得希望渺茫。巧的是,在当地热心人的帮助下,在当晚入住的尖山镇陈届村,一位失去联系70年的初中同学竟然被找到了!荆阿姨为此激动不已。
临别时,二老不断地握手再握手,荆阿姨还打算过几天叫上杭州的同学一起来磐安开同学会呢。
记者 葛辉 实习生 孙雯靖
摄影 陈一波 叶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