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宁波华光城社区55号二楼的华师母炒菜时,突然发现忘了买葱姜,此时菜场已经关门,她跑到了一楼,从墙上的小篮里拿了点“货”,解了燃眉之急。
只要走进华光城社区宁馨楼,就会觉得有点不一样,墙上挂着一个精致的小竹篮,里面总有鲜嫩的葱姜,“家”的味道扑面而来。
墙门(单元门)的邻居们常常会碰到烧菜时缺葱少姜的时候,为这一点点葱姜上次菜场也不方便。8年前,大家自发在一楼墙面上挂起了一只小竹篮,里面放上葱、大蒜、生姜、辣椒等小配料。
“小篮子主要由墙门小组长‘盯着’,葱姜一旦少了,就会补充‘新货’,以备居民不时之需。”华光城社区书记王晓薇说,8年了,篮子里的东西没有空缺过。
日子长了,小篮子破了,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会立刻换个新的。
53号墙门的小组长李阿姨这几天要去北京看亲戚,可心里放不下“小篮子”,特地跑到居委会找王晓薇帮忙“照顾”。
现在好多新小区的居民都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识,连隔壁邻居姓啥名谁都不知道。“出了家门就是墙门,进了墙门就是家门,有了‘葱姜小篮’,大家聊天的机会多了,邻里之间少了磨擦、也没了争吵。”王晓薇说,葱姜小篮功劳不小。
华光城社区的“葱姜墙门”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着实让大家惊喜了一番。看着宁馨楼的“葱姜小篮”,其他墙门的居民们“眼红”了,不甘落后地装点起自家的墙门。“针线墙门”、“书香楼”、“陶冶楼”、“小药箱墙门”、“闲雅墙门”、“古韵新风”以及“青山绿水”等,一批新的特色墙门和特色楼群应运而生。
如今,宁波各个社区里已有4000多个特色墙门,60%以上的宁波人生活在这样的楼群墙门里。
实习生 孙雯靖 记者 葛辉
营造温馨家园
“葱姜墙门”坚持了8年,很不容易。它体现了邻里间方便他人、为人着想的情谊,尽管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为他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透视出街坊中情感的磨合。“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通过这样的“通话”,能加深对居住地的眷恋和热爱。
古代也有邻里间“守望相助”、“疾困相扶”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开始松懈,甚至开始淡漠。然而通过这样的小事情,却能促进社区的建设,也能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体现生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生活,就是要快乐和幸福。
这个特色墙门,折射出了人们的需求,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载体,对于社区的建设、社区文化的培育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不少地方开展了“邻居节”、“街道节”活动,都是为了加强社区成员间的向心力。
我们鼓励这样的形式能不断延伸,加强人们的相互情感,使社区成为人们温馨的家园。
杨建华(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