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过世的亲属办一个体面的葬礼,是希求“逝者安息”的中国人的美好愿望。然而,近年来殡葬业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突出,成为暴利行业。
殡葬业何以游离于监管之外?
殡葬暴利谁监管
近年,殡葬业乱收费以及高收费为人质疑。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全国每年死亡约800万人,按每人最低丧事费2000元计算,每年全国殡葬业的市场额最少为160亿元。如果加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超过千亿元。从2004年至今,殡葬业连续五年跻身国内十大暴利行业,且一度排名前三。
记者从杭州市殡仪馆了解到,关于殡葬的服务项目以及收费标准有上百项,其中必不可少的有接尸车辆、消毒、追悼会礼厅、火化、骨灰盒、服务等费用,还有遗体化妆、灵堂布置、提供卫生棺、装饰鲜花等多项服务。
我们做了初步计算,如果只选择必不可少的殡葬环节,选用中档价格的殡葬消费,杭州市殡仪馆的平均殡葬费用为人均至少2000元。如果选择高档服务,花费七八万元也不稀奇。
以杭州殡仪馆的追悼会礼厅为例,可以容纳70人左右的中大厅,耗时一个小时的追悼会收费1000元,并且包含有必须消费2600元鲜花装饰费的附加条件,总计一个小时3600元。殡仪馆相关人员说:“杭州就一家殡仪馆,没得选择。这些价格都是物价局定的,不能还价。”
浙江安贤陵园为浙江省条件较好的陵园,里面的墓穴面积从3平方米到10多平方米不等,相应的价格从1万多元到10多万元不等。豪华墓穴的价位直逼每平方米1万元,有的甚至可以根据个人要求进行设计,选用建筑材料,价位上不封顶。墓穴价格与目前杭州市区中心地段的房价持平甚至更高。
垄断导致“黑色腐败”
面对繁多的收费项目、高昂的殡葬费用,人们禁不住思考:这些殡葬费用是否物有所值?昂贵的费用是否能让离世的亲人得到体面的照顾?殡葬业究竟是个怎么样的行业?
家住浙江省嵊州市的钱女士日前为亲属帮忙操办了葬礼,她对殡仪馆的收费表示不解,“火化有两个价格,高价格的那种可以让亲属装骨灰,低价格的由工作人员代办,两种火化相差1000元。一模一样的鲜花,花店里卖20元,殡仪馆卖60元;普通骨灰盒就要1000元。”
据调查,殡葬业存在收费名目多、乱收费、高收费、强制消费、服务态度差甚至殡仪馆工作人员索要“白包”等问题。浙江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吴勇敏认为,存在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行业垄断。“殡葬经营权和管理权甚至执法权在一起,高度的垄断导致了种种问题,这是产生‘黑色腐败’的根源。”吴教授说。
在如此集中的管理与垄断权利下,殡葬业逐渐形成了“不在我处火化不行,无他处”,“不在我公墓区葬不行,没处葬”的情况。
2007年5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殡仪馆是提供遗体运送、冷藏、火化服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机构。但殡仪馆的行业垄断依然存在,高收费、乱收费现象有增无减。
殡仪馆不应是“南霸天”
吴勇敏告诉记者,殡葬业‘黑色腐败’跟道德伦理、社会文化有关系。“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殡葬不仅是个体生命终结的仪式,也是家人、亲属表达对逝者哀悼追思的方式。中国人重视殡葬,这是一种文化传统与情结。殡仪馆利用了“活人不会在死者面前讨价还价”的心理,敛取暴利,老百姓在承受亲人去世的痛苦时,还要为高昂的殡葬费用气愤,这是不符合伦理规范,不道德的行为。
浙江省泽厚律师事务所律师杨高波认为,打破殡葬行业垄断是每个百姓的迫切呼声。要破除殡葬业的行业垄断,关键是要管办分离,引入外来资本,引导公平竞争。
据了解,目前,各地的殡葬业市场大多属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局面。“殡仪馆不应该是‘独行侠’,也不应该是‘南霸天’,殡葬业的长期垄断必须打破。”杨律师说。
吴勇敏说:“殡葬是关系到百姓的民生问题。殡葬业暴利的现象反映了主管部门对殡葬行业的管理缺失。同时,社会也缺少对殡葬等涉及民生问题的监督问责机制。”他表示,殡葬行业的暴利行为应该有人监管,有人查处。从以民为本的角度出发,使殡葬的乱收费和高收费现象得到遏制,使殡葬回归到理性的“逝者安息”上来,这既是对逝者的关怀,也是对生者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