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特别拍摄。
600年前,世界上军事最强大、经济最繁荣、疆域最辽阔的大明帝国,启动了第一次下西洋。这一年郑和35岁。此后的28年间,七出七归。最后一次郑和客死印度古里,随船队归来的是他已经僵硬、冰冷的身体。这一年,郑和62岁。
郑和下西洋预示着什么?它给我们这个以重农抑商为宗旨的文明古国带来了什么?当年,那支震惊全球、傲视历史的伟大船队是如何冲破上千年的禁忌,破冰出航的?当第一次自觉自愿地打开国门,那时的中国人是否也像今天迎接开放那样欢欣鼓舞?
看点:
在《郑和下西洋》中,郑和由香港演员罗嘉良扮演,他要从少年时代一直演到白发苍苍。年龄跨度大,对演员的要求也非常高,罗嘉良的演技得到了剧组的一致认可。总是以帝王将相面目示人的唐国强则饰演郑和的“顶头上司”永乐皇帝明成祖。
据该剧负责人吴龙海介绍,唐国强起初并不准备接这部戏,他不想总演皇帝。但看过剧本后,他被深深地打动了。“他在拍摄时特别敬业,为了表演更逼真,吃苦受累都不在话下。”吴龙海说,“正赶上天寒地冻的时候,要拍他下水抓鱼的戏,他二话不说就跳进一个大池子里,上来以后脸都紫了;还有一场体现建文帝要抓他的戏,我们要求他意思一下就行了,他却说没有真铁链体现不出逼真感,我们才找了三四十斤重的铁链捆他,让他在地上爬,旁边的人都为他揪心。”
周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