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舒心环境 贴心服务 开心生活
· 九旬老太
也赶“潮”
· 武汉将建千人大型老年公寓
· 忙忙碌碌最幸福
· 全国女性平均寿命75.3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3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省首个退休生活园区靠什么赢得口碑
舒心环境 贴心服务 开心生活
  本报讯 与西湖风景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邻,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午潮山为友,金色年华——杭州金家岭退休生活中心选择了这处“青山横北廓,绿水绕东城”的养生宝地作为退休生活社区。退休生活中心占地250亩,其中一期125亩已全部投入使用。现在,一幢幢红瓦黄墙的公寓里住了10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65岁。

  “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一到这儿我就被整体环境吸引住了。”70多岁的张振涛说。环境好是硬条件,现在城市里空气质量不好,生活品质得不到保证。据金色年华的工作人员说,这里有两个八旬老人,原先住在城里时每天要吸氧,来这里后,呼吸着负离子含量高的空气,已经不用吸氧了。

  在园区半山腰东南角,有一块种植园,是老年人休闲的好去处。多年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老人到了这里,可以开地、锄草、种植各类蔬菜,体验别样的农家生活。“去年秋冬季节,老人们种植的萝卜大丰收,我们食堂腌了好多萝卜干每天免费供应。”金色年华的工作人员说,“吃着自己种植的东西,老人们特别开心。”70岁的王秀郎就是这里的种植高手,她种的蔬菜长得特别好,很多老年人都向她请教。

  “每天早上,老人们自发组织交谊舞班、健身操班,各种健身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这里有多功能厅、健身房、形体房、棋牌室等各类活动室,基本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且都是免费开放的。65岁的陈振亚住进来之前没有任何舞蹈基础,但是自去年参加了民族舞蹈班后,竟然在园区春节联谊会上跳了一曲藏族舞,“我特别开心,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陈大妈说,“我老伴说我是从家务堆里解放出来了,有了一个社交圈,整个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我们想邀请吴祚曾(本报近期刊登的《一位八旬老人的幸福和无奈》一文的主人公)到我们这里来做客。”一见到笔者,金色年华管理人员就对这名八旬老人发出了邀请。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会长徐爱光对老人们的孤独寂寞深有感触, “现在子女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是到了这里,要找人聊天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再也不会孤独了。”独门独户,关上门是一个小家庭,只要打开门,就是一个大家庭,既有私密性又有共同性。这里人与人的关系很亲密,大家见面都互相打招呼,即使刚来的新住户,没过几天就能融入大家庭当中,同龄人之间有共同语言,聊的话题特别多。70岁的张昌洵自认为是“老年人中的个人主义者”:“一辈子的积蓄全部给子女并不是一件好事,留给子女的应该是一种精神而不是物质,老年人也要追求生活品质。金色年华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以房养老’项目,住在这里生活品质明显提高了,开心而舒服。”

  生活在金色年华的老人,不仅喜欢这里的环境和园区,更信赖这里的工作人员。老人们都把他们当作一家人来看,经常会向他们询问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参考其意见。“每幢楼都有一个管家,老人们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提。我们还有健康管家负责老人健康方面的咨询。”工作人员说,“今年过年很多老人给我们红包,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晚辈。”一些老人说:“既然都把这里当家了,那这里的所有人就是亲人喽。”         张恬恬

  为了使读者朋友更多地了解金色年华退休生活园区,本报将于近期组织一次考察体验活动,让您亲赴园区,感受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有意参加体验活动的读者请电话报名:0571-85310735。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舒心环境 贴心服务 开心生活 2009-3-11 浙江老年报000012009-03-11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