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你做过志愿者吗?当冰雪袭来,公路、铁路交通瘫痪、通讯不畅时,你有为留守异乡过年的人提供过帮助吗?当山崩地裂,四川人民失去家园、失去亲人,陷在无比悲痛之中时,抗震救灾的队伍里有出现过你的身影吗?当全世界人民关注北京、关注奥运时,你有为奥运会贡献过一份力量吗?
2009年,距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已过去了46年。2000年,共青团中央确定3月5日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雷锋日”又有了一个新名词——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这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和意义。现今,青年人对志愿者服务日的认知程度、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衷程度如何,本报随机采访了一些青年人,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姓名:王娟 年龄:27岁
职业:培训行业
大眼睛,扎个马尾辫的王娟学生气十足,“3月5日?什么日子啊?我的工作日志上没有安排啊!”她一脸茫然地面对本报关于3月5日的提问。经提醒,恍然大悟是“学雷锋日”,“雷锋不是365天都可以做的吗?一天太少了!”她感慨道。她自认为是善心人士,帮助同事解决问题、为远道而来的朋友解决住宿问题、为他人指路带路,这算“雷锋”吗?算!但,这算志愿者吗?不算!王娟从来没做过志愿者,问到有没有想过做志愿者时,她说:“要好玩的,比如做风景区的志愿讲解员、奥运会志愿者之类的有兴趣,其他免谈,有时间还不如回家睡觉。”
姓名:姚慧慧 年龄:25岁
职业:办公室文员
“3月5日,当然知道是什么日子啦!以前在学校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姚慧慧笑着说。毕业前,作为校志愿者协会一员,她经常到社区帮忙,比如为居民们组织联欢会、出黑板报、宣传禁毒运动,也算得上一名积极分子。工作了,“就没这份心情了,每天下班只想做点自己的事情。或许和现今的环境有关,工作、生活都没有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有点沮丧吧!”她无奈地说。工作待遇提高了、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身边又有一群朋友从事志愿活动,她会考虑加入志愿者队伍,“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啊!”她笑着说。
姓名:季和文 年龄:25岁
职业:办公室职员
攻读新闻专业的季和文在大学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曾是杭州休博会的志愿者通讯员。“那段时间采访、写报道特别好玩,有激情。”他说。休博会结束,他的志愿者生涯也结束了。“现在对我来说,志愿者仅仅是几个文字而已。每天上下班,生活一成不变,人有点麻木了。”他轻描淡写。在学校做志愿者是因为贪图新鲜,做过了,就算体验过。“做志愿者要长久服务,还要有个固定的时间,当作任务完成,我已没有耐心了。”他说。
姓名:吴桂福 年龄:30岁
职业:房地产策划
吴桂福虽然不知3月5日是何日子,但是每年他都会捐几百元给贫困学生。“曾想过捐助广西那边山区的小孩,但不知怎么个捐助法,一直拖到现在没有实施。”他不无遗憾地说。他自认为不是志愿者,没有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但他承认是善心人士,有怜悯之心。看到乞丐,无论老幼病残,他都会捐点零钱。不怕有人装可怜骗钱吗?他说:“捐钱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像唱歌、喝酒解压一样,各人所选方式不同而已。”他非常认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后,才是自我实现,做志愿者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姓名:刘帅 年龄:24岁
职业:医药代表
刘帅曾是红丝带协会的会长,他曾设计防艾明信片、深入艾滋病村探访、在全省各个高校巡讲防艾知识和艾滋病村见闻、募集钱物捐助艾滋病患儿……大学三年他从没离开过预防艾滋病的事业。毕业后,他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参与志愿者活动,但仍和艾滋病患儿保持通信联系。“学校里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帮助别人的自豪感,对能力有很大提升。做志愿者并不仅仅是戴戴小红帽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你是否真正用心做一件事。”他说。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对贫富差距的深刻体验,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中,他怀着感恩的心,“能帮助别人尽量伸出自己的手,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
姓名:潘梅 年龄:35岁
职业:教师
潘梅自认为是很懒的人,虽然经常组织学生做志愿者,那“仅仅是响应学校的号召。”她是个“宅女”,下班回家看看书、备备课、做做家务、带带孩子。“我的生活圈子就是家庭和学校,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教,我是几十个孩子的‘妈妈’,这算志愿者吗?”她笑着说。
姓名:徐顺闯 年龄:28岁
职业:工程师
“3月5日?设备到南昌的日子啊!”徐顺闯从一大堆数据中回神,镇定地说。经提醒,他辩解道:“我是阶段性的志愿者。”学生时代去社区、敬老院打扫卫生,在马路边、公园里捡捡垃圾。”唯一让他自豪的是,他和几位朋友卖了几千件“中国加油”的文化衫,为四川灾区捐了一笔“巨款”。“那时几千件文化衫4天内一抢而空。”他回忆道:“很多人不问价格,100元、200元买一件或者直接捐钱。”汶川地震献爱心的愿望空前,他笑称是“爱心泛滥时期”,在特殊时刻为国家和人民出过一份力,他很自豪。“但是现在工作忙得连找女朋友的时间都没有了。志愿者离我又有些远了。”
从随机采访中发现,工作忙、身心累、生活压力大等等,往往是青年人不太愿意做志愿者的理由。学生时代有学校组织安排,工作了,各忙各的事业,志愿者似乎不再与自己有关了。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志愿者虽然没有报酬,但在长期的志愿服务中,你会感到快乐,内心感到充实,自我不断成长,散发人性的光辉。
金融危机,但是人心没有危机,每个人的心底深处总有一处帮助他人的信念。伸出你的手,腾出一点点时间,定期为社会、为老年人做点好事,或许你会发现生活不再麻木无趣,生活多了一点色彩。
如果您有一技之长,有一片善心,能抽出一点点时间,愿意与他人交流,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敞开双臂欢迎你!浙江老年报社期待您的来电,热线电话:0571-85310981、85310735。 张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