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关爱老人
志愿青年在行动
· 他把所有献给了人民
· 浙江常住人口
已达5120万人
· 敬上一碗
“拗九粥”
· 德清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 罗马尼亚
七旬老叟圆大学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遗体捐给医学院 积蓄全部交给党
他把所有献给了人民
湖州离休干部陈达的高风亮节感动了许许多多人
  遗体捐献给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为医学事业作贡献;个人所有遗产24万多元,3万元交纳最后一笔党费,其余全部捐献给所在单位党组织。日前,湖州市79岁离休干部陈达的高风亮节,被当地人们广为传颂。

  陈达是湖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吴兴分局一位普通的离休干部,也是一名老党员。死后捐献遗体和个人所有遗产,是他的遗愿。

  鉴于他的不平凡事迹,日前,湖州市工商局党委决定,号召全系统向他学习。

  2月4日下午,吴兴区工商分局机关党委根据他的遗愿,将其平时节省下来的3万元作为最后一笔特殊党费,交到吴兴区委组织部。“我们上交的不仅仅是钱,更是陈老的一片爱党之心。”面对记者,负责操办陈达后事的吴兴区工商分局有关同志哽咽了。据悉,这是除汶川大地震外,吴兴区委组织部收到的第一笔数额较大的特殊党费。

  伴随流淌的泪水,陈达在世时的一举一动,在所有牵挂他的人群中传颂。

  陈达,1949年4月在浙东人民游击纵队入伍参加革命工作,参加过解放战争期间接管绍兴的战斗。后在军队、司法、商业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他长期在基层磨炼,历经多个岗位,总是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把一腔热忱倾注到为党和人民服务之中。

  2001年3月5日、2004年4月9日,他先后两次向吴兴区工商分局党组织书面表达了遗愿:“本人决定,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实体解剖,以便后人在医学上对人民有点帮助,对我个人来说,也算是尽了我人生最后一点微小的贡献和心愿!”“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不留骨灰,不留麻烦,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回归大自然。有件事相托:一是把我的存款取出3万元,作为我最后一次的党费。二是其余存款全部献给分局,对领导和同志们平时的关爱,表示我的一点感谢之心。”“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千万不要无休止地去抢救,化大钱高价来减免痛苦,这无论对我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是个沉重的负担……”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工作认真、为人正直。

  “陈老对工作的热情像天上星,我们看得见,但数不清。”他的一位老同事张荣初这样回忆。

  在原湖州工商所工作的时候,每天天刚亮,他就骑着一辆三轮车,车上载着一台磅秤,从北街口办公室到南街、勤劳街农贸市场,拿着一把竹扫帚,一边维持市场秩序,一边打扫卫生,每天都是如此简单而繁忙的工作。

  据陈达的同事周绪升回忆:“他在办案中的铁面无私是出了名的,在查处金融、烟草、丝绸、商业等大部门的案件中都坚持以事实说话,无论谁来说情都不买账。”

  他生活俭朴、热心助人。

  日常生活中,他省吃俭用,宁可几个馒头当一顿饭,也不愿多买一份菜,经常将自己的中餐剩菜留作晚餐。然而,一旦听到哪里受灾,谁有困难,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支持。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他第一个到单位要求捐款捐物。单位领导和同事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在他的宿舍里发现折叠整齐、洗得发白的部队军装和工商老制服,还有许多带有补丁的衣服。

  他用高尚的情怀,书写了令人钦佩的人生画卷,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陈达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家。离休后,他曾住在湖州吉山小区,后来一直住在吴兴区碧浪湖老年公寓。对于陈达的去世,大家有着太多太多的怀念。

  住在碧浪湖老年公寓的老人们不会忘记,每个月都能聆听陈达有声有色的法律知识和维权知识讲座,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实实在在的案例说明,让大家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陈达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可他不仅乐观对待,而且现身说法,向大家传播自己日常诊断的心得,与大家探讨有关疾病的治疗办法。每当遇到有老人突发疾病,他总在第一时间出现,给予帮助。

  斯人虽去,风范长存。陈达的遗体,将对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贡献;陈达捐献给吴兴工商分局党组织的21万余元,将被用作购置文体活动器材,丰富干部的精神生活;而陈达的事迹,则让湖州人感动着,骄傲着……

  沈爱群 陈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他把所有献给了人民 2009-2-27 48256F6C0020256848257568000F704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