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倾诉
3  4  
PDF 版
· 再婚难 难过子女关
· 老人说:请成全我们的晚年吧!
· 寻人
· 祝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再婚难 难过子女关
绊在中间的往往是财产问题
文 庸休 整理 孙雯靖

  

  

  一个追求晚年幸福生活的倔老头叫不老翁,今年84岁,头发飘雪,几根白眉挂到了眼角。九年前,他患绝症的妻子去世。他流了不少泪,写了不少文章,还写了一篇读后令人垂泪的好祭文。

  一人世界终究寂寞,但他拒绝了儿子要他把房子卖掉住过去的邀请,也谢绝了女儿要把他的房子调到她附近、可以照顾他的好意。因为他心中有个小算盘:有生之年再找个老伴,过上几年幸福的日子。

  开始,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干部,见了几次面,他就不想见了。因为那个女干部很有钱,还有些官腔。后来,晨练跳舞时,有个女人经常主动跟他跳,似乎对他有点意思,可他看不中,觉得她缺少了一点女人味。

  2002年的某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同事打来的,告诉他有一位女友,从外地过来,问他想不想认识一下,见个面。他答应晚饭后过去。

  他来到同事家,看到一位六十开外的女性,身材匀称,气度不凡。虽然脸上有些疲惫,眉宇透着忧郁,但在打招呼时羞涩的微笑中带着几分妩媚。他眼前一亮、心中一喜:难道这就是书上所说的一见钟情吗?他乐了。

  于是他想了很多办法去接近她,请她看电影、跳舞、去旅游,还起了个大早排队给她报名参加省老年大学。

  老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番努力,最后女子为他的真情所感动,答应继续交往。

  

  

  交往一年之后,他们去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游了漓江,拉开了新生活的序幕。

  2004年,是老头儿最得意的一年。那年他刚好80岁,北京开书法研究会请他去参加,他来不及和她商量,自作主张寄上了陪同人员的费用。出发前,她给他买了一套“杉杉”西服。衣服穿在他那里既合身又大方,引来很多开会文友羡慕的眼光,文友还特别羡慕他有一个端庄大方的陪同和他出双入对。

  他们爬了长城,又排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毛主席曾经站过的地方俯视着天安门广场,两人都激动不已。晚上,他俩还去了王府井大街,听戏文、品小吃,看各种民间表演,感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之后,他又把她带到苏州、无锡等地,为的是带她去探访他的亲朋故友,还见了很多多年不见的伙伴……

  他和她交往的这六七年,他感到非常快乐,非常幸福,有着说不完的愉悦,道不尽的潇洒。他有脑梗史,她要他多散步、勤动脑;她是他写作的第一个读者,常提出中肯意见,还倾听他的讲述,分担他的喜悦和忧愁。所以开始他把她当成红颜知己,后来,他觉得她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再后来,她就是他的老伴了。

  

  

  2008年七八月份,老头儿又出了新点子,和她离开炎热的杭州去了西天目山的农家乐避暑。整整两个月别样的家庭式生活,老头儿幸福极了。    

  他们兴冲冲地回来,计划在中秋佳节全家吃团圆饭时宣布:他们准备把她的户口迁过来,做一对正式的夫妻。不料,却遭到了他子女的阻挠。

  2008年9月10日,是个复杂难言的日子。当子女来访时,老头儿告诉了他们二老已去过婚姻登记处的事情,想不到儿女们的反应一个是埋怨,一个是大吼。

  他们认为这是先斩后奏,不尊重他们。老头对女儿说:“你要我们磨合三年,我们磨合了六年才办手续,你有什么可埋怨的。”对儿子说:“房子里有我的产权,是你母亲的遗产……”争吵不可避免,大家不欢而散。

  老头儿气得手脚冰凉,没过几天就进了医院。而她在神情恍惚中,摔了一跤,腰椎骨折,在床上整整躺了四个月,至今未恢复正常。

  

  

  老头儿的宝贝女儿是个有头有脸、见多识广的人物,也是单位里的头头,按理她应该支持父亲再婚。

  可当她知道父亲有再找伴的意图时,对父亲说:“母亲去世满三年,你才能找对象。”意思是要父亲为母亲“守孝”三年。

  当她知道父亲有一女友交往时,再三叮嘱父亲:“只能交往,不能结婚。要结婚,一定要磨合三年。”

  当她知道父亲要装修房子在敬老院暂住时,跑到敬老院,以保管为由,拿走了父亲的房产证。房子装修好了,父亲要,她不还,拖了一年,老头儿急了,请来了外地的二弟来评理,她才把父亲的房产证交出来。问其原因,她说:“怕父亲女友把房子卖了。”

  外地的二弟来时,很支持哥哥再婚。后来不知怎么,态度也变了,说要跟他女友谈谈,还不客气地问她:“你跟我哥交往,看中他什么?”她反问:“你说我看中你哥哥什么了?论年纪他比我大九岁,论积蓄……”两人始终未达成共识。

  当儿女知道两位老人三年磨合期快满,怕他们结婚、办手续,就提出要分割母亲的遗产。

  

  

  老头儿住的房子,虽然是学校分给他的,但法律规定,有他去世妻子的一半。子女提出分割母亲的遗产,老头儿是无话可说的。

  于是东奔西跑花了三个月功夫,终于把事情办完。结果是儿女各得父亲46平方米房子的一部分房产权,剩下的为老头儿所有。至此房产证上多了儿女的名字。

  老头儿深知儿女心思,为解除女友的后顾之忧,他把财产提前作了安排,把部分财产分给了现在的红颜知己——将来的老伴。这样,子女、老伴各得房产权三分之一。立了遗嘱,办了公证。他觉得这样做,既对得起去世的妻子,对得起儿女,也对得起现在的老伴。他幽默地对儿女说:“你们少拿了一点,包涵,包涵。”他想这样可以风平浪静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过了些时候,开始儿子只是旁敲侧击,后来就直截了当劝他们去敬老院住,把房出租,但老头儿不同意。他觉得居家养老很好,看病有社区医生,每星期有人来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社区还给他们安装了呼救器,故此不理儿子的“美意”。这样,儿子走的这步棋又落了空。

  由于老头儿的房产证上有儿女的名字,有他们的产权,所以在给老伴迁户口时,派出所工作人员说要得到他们的同意书,所以才有了2008年9月10日晚上这亲人间撕破脸皮的一幕。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倾诉 00003 再婚难 难过子女关 2009-2-20 48256F6C00202568482575590029B8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