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我们都离不开筷子,正因为餐餐用筷、人人用筷,所以中国人对筷子视若无睹。然而,如何在筷子的材质、用法、清洗、存放等多个方面消除健康隐患,可是有着大学问的。
竹筷是首选
筷子的材质种类繁多,大致有金属筷、竹木筷、塑料筷、象牙筷、玉石筷等几种。
到底哪种筷子实用健康呢?专业人士认为,竹筷、木筷等天然材料的筷子无毒无害,也很环保,最为实用。需要强调的是,应避免使用颜色亮丽的彩漆筷子,因为涂料中的重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有致癌性,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对抵抗力差的老人、小孩尤为不利。但是竹筷、木筷比较容易携带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所以应该注意保持清洁,经常消毒,定期更换。相比之下,竹筷物美价廉,易于定期更换,所以日常饮食首选竹筷。
专人专筷,倡导公筷
现实生活里,吃饭时几双或十几双筷子同时伸到一个盘子里夹菜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很多人都忽视了它对健康的危害。据检测,一双不干净的筷子可能带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细菌和病毒。人一旦使用了这样的筷子,就容易染上相关疾病,如肝炎、痢疾、伤寒、急性胃肠炎等。研究表明,我国将近一半人的体内存在导致胃病、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而这些细菌大多是通过家庭传播的,筷子就是重要的传播介质之一。 家庭应该使用公匙公筷,做到专人专筷,其实这很简单,家庭中每个人使用材质、颜色、形状、长度有所区别的筷子就可以了。
最好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筷子要经常更换。大家都知道,牙刷需要定期更换。然而在不少家庭中,一双筷子使用两三年是常有的事。筷子一旦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而且经常使用、搓洗也容易使筷子变粗糙,出现许多细小的凹槽、裂纹,非常容易使致病微生物残留、孳生。因此,筷子最好像牙刷一样,每3个月到半年就更换一次。 常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