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互动
3  4  
PDF 版
· 今晚,我们“闹元宵”
· 前列腺病赠书送药
· 耳聋助听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玩游戏 吃汤圆 抓金蛋
今晚,我们“闹元宵”
——本报“社区直通车”开进杭钢北苑社区,现场人山人海
  

  上千老人闹元宵,社区腰鼓来助兴

  在聚拢来越来越多的人群里,有一支队伍显得异常醒目。她们总共36人,统一身着玫瑰红的运动服装,人人斜肩背着腰鼓,手持小鼓槌。不用说,那是杭钢北苑社区的腰鼓队进场了!

  “社区老人‘闹元宵’,我们总要赶来擂擂鼓、助助兴吧!”63岁的腰鼓队队长叶如娟说。这是一支已有10年历史的腰鼓队,在杭州城里也小有名气,每逢市区有大型活动,比如钱江新城开放、西博会开幕、西溪湿地公园迎客,都少不了她们活跃的身影。

  “打腰鼓好啊,又好听又能锻炼身体。”77岁的腰鼓手时荷娣说。因为经常参加活动锻炼身体,至今她仍然腰板笔挺,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她说:“今晚我们先打腰鼓给大家助兴,回头再参加现场趣味游戏,想想都觉得来劲!”

  “咚咚锵,咚咚锵!”激越而喜庆的腰鼓声,把活动现场“鼓捣”得越来越闹猛。这不,66岁的曹关富也被从家里吸引了过来。他说:“我以前很少参加活动,刚才看到大家在摸喜庆蛋,我也来试了试运气,结果真的摸到了一个金蛋、一个红蛋。嗬嗬,有这两个蛋,明天的早饭就不用做了。”

  飞镖射牛、幸运转盘,再摸喜庆蛋和长寿面,老人和小孩的队伍,一直延伸到社区大院门外

  赏彩灯、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闹元宵方式。今晚,为了给老人们增加些活动趣味,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些趣味游戏:飞镖射牛、幸运转盘,还有摸摸喜庆蛋!

  今年是牛年,所以,我们的第一个趣味游戏就叫“飞镖射牛”。那头牛,是我们经过专门设计的:在大约60厘米见方的背景上,两头神气的彩牛正迈步向前跃,寓意“牛年大吉,彩牛走在康庄大道上”。牛是五彩的,从头到脚,分别是黄色、绿色、蓝色、粉色、红色,游戏参与者只要将飞镖射中彩牛身上的任何一种色彩,都能中奖,奖品分别是牙膏、香皂、洗洁精、家用小箩筐等。

  “幸运转盘”也是特制的。其直径和一个普通成人的高度差不多,转盘盘面上也设有类似5种颜色,当然中间也有空格。游戏时,转盘指针转中颜色就能中奖,转到空格自然没有奖品罗。

  “摸摸喜庆蛋”,碰的也是运气。这喜庆蛋,其实是2个煮熟的普通鸡蛋,外面经过仔细包装,一种外面包的是红纸,一种包的是金色纸,很好看。游戏参与者先在一个箱子里摸纸条,如果纸条上写的奖品是“喜庆蛋两个”,则游戏者中的就是金蛋和红蛋各1个;如果纸条上写的奖品是“面条”,则游戏者当场可拿走长寿面一筒。

  这些游戏,因为简单,而且又蛮具趣味,因而参与者越来越多。活动现场,除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来了不少年轻人和小孩呢。这么多人,大家有秩序地排着长队,很快在现场形成了几条长龙,有的长龙,因为参与者众多,足有几十米长,都延伸到社区大院门外……

  参加的老人,有的夫妻双双,有的单枪匹马,有的呼朋结伴,有的手抱孙子孙女出阵。

  才8个月大的彬彬,就是由外婆黄建华抱着来的。黄建华带着他参与了“幸运转盘”游戏,中的2个家用小箩筐,一红一蓝,小家伙就拿着那个红色的方形箩筐,不停地玩着、笑着……

  73岁的程中林对“飞镖射牛”情有独钟。“第1次射出,飞镖射中的是牛的身体,蓝色部位,奖了我2个家用小箩筐,很有趣也很好玩。”他说,“我不死心,又花时间重新排了一次队伍。嘿嘿,第2次射中的,还是蓝色部位,很巧哦。”

  83岁的王明香也来了。她是马来西亚华侨,赶在新中国成立前回到祖国,那时为了照顾年迈的婆婆,她就留在了杭州,在杭钢工作。自从老伴1991年去世后,王明香就一个人住着,成了典型的独居老人。她开心地告诉我们:“5点多吃完晚饭,听到鞭炮和腰鼓声我就过来了。每个游戏我都参与了,也拿了不少奖品,你看,有牙膏,有面条,真的很开心。”

  

  一份特殊奖品:吃汤圆!

  今晚是元宵佳节,在我们准备的众多奖品中,有一种比较特殊,那就是:汤圆!

  汤圆是借助杭钢北苑社区“老人爱心食堂”,现场边煮边发的。于是,老人吃,年轻人吃,小孩吃,个个吃得热气腾腾,咧开嘴笑得那个开心!

  7岁的小男孩浩浩,头上戴着妈妈给他买的两只“牛角”,也在吃汤圆。我们碰到他时,他正大张着嘴,把一个一个芝麻馅的小汤圆往嘴里送,吃得好香甜!夜幕下,他头上那两只会发光的“牛角”一闪一闪的,煞是有趣。

  5岁的如如,也跟着姑姑和满头银发的奶奶来了。如如正上幼儿园中班,小脸蛋圆乎乎的,张嘴吃起汤圆来,一口一个快呀,搞得奶奶差点就来不及喂了,把大家都惹笑了。

  

  今晚个个都是笑脸!

  据我们在现场观察,自本报“社区直通车”栏目发车以来,所到之处,虽然每次现场都热闹非凡,但今晚,可以说是人气最火爆的一次。“我们准备的一千多份小礼品已经发完,不够了!”社区工作人员说,“你看,不仅我们北苑社区的老人来了,还有不少是附近杭钢南苑、西苑社区的。”

  摩肩接踵的人群里,我们要跑来跑去采访,只能在挤来挤去的人缝里歪歪扭扭地“前进”,自然,在采访本上记录的一些文字,也就是歪歪斜斜的了,因为冷不丁,有人就往我们胳膊肘上“撞”。来自杭钢西苑的老吴,就是这样“撞上”的。因为人多,我们只能扯着嗓子和他交谈。“我们自己社区今年没搞活动。这不,听说北苑社区在‘闹元宵’,我就过来了。我们半山这里,很久没有这么闹猛的元宵灯会了!”他说,“回头闹过元宵,我们还要找个地方赏赏月,听说,今晚的月亮,可是52年来最圆最大的呢!”

  在活动现场,尽管人挤人,但56岁的尹建平举着家用摄像机,依然显得那样醒目。她是社区的文艺骨干,“今天,我来拍些镜头,回头做成个光盘,送给大家,以作纪念。”她给我们看已经拍到的一些镜头,“你们看,现场的氛围多好啊。今天我拍到的,个个都是笑脸!”

  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惠建玉

  摄影 严爱国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互动 00004 今晚,我们“闹元宵” 2009-2-11 浙江老年报000042009-02-11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