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小心节后“空巢综合征”
·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公开征求意见
· 我省今年安排1838亿元
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 千灯万彩
看不尽
喜迎牛年
闹元宵
· 宁海农村流行“孝心年礼”
· 浙江提前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春节一过成群儿女呼啦啦一下散了
老年人孤零零面对空房真不是滋味

小心节后“空巢综合征”
  节日一过,心里一下“空落落”

  前两天,温岭的读者滕桂芬给本报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一过完年往往是最难过的日子,因为陪伴了自己几天的儿孙们都纷纷回去上班上学了,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有些不知所措。

  据记者了解,滕桂芬年过六旬,儿孙们都很孝顺,今年约好了大家一起回家过年。年三十的下午,是滕桂芬最忙碌也最开心的日子,儿孙们陆续进门,平时冷清清的院落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

  “我和老伴高兴得忙前忙后,再累我们也乐意给全家人煮饭烧菜。”滕桂芬最盼望的就是春节的到来,图的就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因为儿女成家后,都各自忙着工作忙着小家庭,全家团聚的机会少之又少。

  可是,长假结束,儿孙们又匆匆离开了,屋里一下子恢复了原先的冷清。滕桂芬虽然习惯了儿女不在身边的生活,可节日热闹节后空虚的巨大反差还是很难适应。她一个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这里摸摸那里看看,说不出的滋味,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    

  滕桂芬的感受,很多老人都“遭遇”到了。据她讲,她有一位老姐妹自从儿女走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没事时就翻着过年的“全家福”照片发呆,看着看着就禁不住老泪纵横。

  另一位老姐妹更是难过,儿子突然“变卦”,说好年初五走的初三就撤了,她一下子手足无措,就像受到了重大打击。

  牛年春节,对家住在杭州南星桥的71岁的王老奶奶来说,开心得不得了。她有五个子女,从除夕的年夜饭开始,五个子女轮流作东,天天二十来个人聚在一起,好不热闹。但是,王奶奶是单身独居,离子女的居住处又很远。七天春节长假一过,子女们都上班了,王奶奶也同样跌入“凄凉、孤单”的冰谷。老人家不顾年老体迈,从初七起,一连四天,一早起来,就按着通讯录地址,往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和以前老邻居的家串门。这些老同学住得也不近,城北、城西和城东都有。王奶奶四天里跑了十多家,终于累得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如何度过节后“孤独期”?

  “王老奶奶患的是‘空巢综合征’,节后已碰到近10例了。”杭州市疾控中心心理学博士汪永光说。别小看了这种“孤独”,它会加速老人们精神上的衰老,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也会迅速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性痴呆、老年性抑郁症和其他老年性精神、心理疾病。

  那么如何度过这段“孤独期”呢?专家开出“处方”:老人家首先要提前对这种情况有心理准备,勇敢面对,不回避,可以找些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倾诉。培养广泛兴趣,是消除“空巢综合症”的好方法,如上老年大学,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诗琴书画与棋牌、唱歌、跳舞等,生活内容丰富了,就没有时间寂寞和孤独了。

  子女重视,社区关怀,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日本人提倡“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儿女们恐怕更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见不到面,哪怕常通电话也好。而社区,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可能地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活动场所,多组织一些中老年人适宜参加的活动。

  “一开年,股票交易大厅里人气很旺,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而且形势好,大家个个喜气洋洋的。”杭州麒麟社区的张芝萍说,这些老人也都是节后一下子空了下来,看股票并不是主要目的,有打毛衣的,看报纸的,找老朋友聊天的,到这里来交流情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通讯员 施水泉 记者 葛辉

  实习生 孙雯靖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要闻 00001 小心节后“空巢综合征” 2009-2-11 浙江老年报000012009-02-11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