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有病治病”,那么“治未病”是否有些匪夷所思?有关专家认为,“治未病”强于“治已病”。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上,专家们表示,“治未病”的理念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传统中医学也认为,治病的最高境界是“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也就是说,有病治病属于较低层次,较高层次是将身体调理妥当,维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避免生病;即使遇到疾病,通过一定的简单治疗甚至凭借自身的抵抗力也能应付。
目前,医学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念正符合这一趋势。“治未病”,以健康为目标,着眼于把握健康,防患于未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健康观,有利于最大限度实现人民健康权益。
据介绍,我国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随着“‘治未病’健康工程”在2009年的进一步开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摆脱“治已病”思想的束缚,选择更加积极主动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