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今年66岁,岳母今年87岁,妻子生日怎么过?她为老母亲买了一件短袖棉衣,一身全棉内衣裤,我随同老妻一起去杭城远郊的黄湖镇探望老岳母。
岳父已过世多年,岳母的儿孙都在瓶窑、杭州工作,孙子孙女都已成家,第四代也已经上学,生活条件都不错,但她不愿意和儿孙们住在一起,却要独自住在小镇上的老房子里。
岳母不装电话,没有冰箱,我们突然到她家,原想请她一起去餐馆用餐,她却坚持在自己家吃。我们想看看老人家的日常生活究竟是怎么过的,就同意了。岳母很快做出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她的煤球炉上原本已经在炖芋艿骨头汤,又用煤气灶煮了一锅萝卜排骨,再用电饭煲做米饭,上面还蒸了一个芙蓉蛋,又炒了一个油冬菜,很容易就做出了四五个菜。岳母说还有个老柴灶没有用上,等清明时,杭州亲戚来扫墓,来七八个人,她都自己做饭招待他们。我们不断夸赞她健康、能干,87岁的老人,不要人家照看,还能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招待客人,实在太不容易了。老人的健康是儿孙们的福,我们夸她,她的脸上绽露出骄傲、自得的微笑。
我们的到来,引来了好几位左邻右舍,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围坐聊天,我们互问各家的生活、孩子们的情况,说不完的家常话。这些老人都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小镇。小镇现在变化很大,老街已经冷清了,但却变得很整洁。在老街新街中间那条北苕溪的上游,现在已经整治得非常漂亮,沿溪新建的马路边,有与城里一样的居民健身设施。当然,老人们不愿意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有这里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老岳母在这里已经生活了70多年,这些左邻右舍的老人,都是互相看着一家家的孩子长大、成家,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的出生,年轻人都已经走向城市,离开山村。只有老人们,始终眷恋着这块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这就是我的故乡,这里有我的亲人,有许多比我们更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