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离春节还有5天,温岭市百名知青共聚当年上山下乡的目的地——温岭东片农场,一起提前过年,重温那段艰苦岁月。
见到40多年前吃一锅饭、住一间屋,曾经一起哭、一起乐的知青战友,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拥抱、握手,大家眼含热泪,东片农场里人声鼎沸。“分别这么多年,我们百名知青战友再次聚集在一起,很不容易啊!”1965年及1966年,原温西区、城关镇的108名不满18岁的初、高中学生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来到当时的东片农场新村大队,开始了他们的知青生活。
回首往事青春无悔
今年59岁的潘安乐,如今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回忆起40多年前的往事,他说:“如今日子好过了,心愿渐成‘心结’,就想找到当年一起下乡的知青战友过个年,今天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谈及那段艰苦的经历,王松春、陈雅文、范新忠、华聪明、陈冬初等都认为,知青经历使自己磨练了意志、加速了成熟,青春无悔。
一到农场,老知青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自己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一路上,边走边唠着,大家都感叹东片农场新村大队的变化:过去的烂泥小路变成了水泥路,队里的楼房也多了不少……
再次调回“知青”刻度
尽管回城多年,可是却一次次梦回农场。1月21日,百名知青都将自己的生命重心,再次调回到“知青”这个刻度上,想找回当年的自己。
程湘玲说,她下乡时才15岁,刚开始,她不会干农活,收割谷子时,认不清草和谷子,常常把草当成谷子收割了,后来才知道,草是扁的,谷子是圆的。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百名知青找到了各自当年住的地方。房子还和原来一样,就连猪圈和厕所都被保留着。华聪明和汪文琪说,当年下乡时可以说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打乒乓球的桌板就是用床板替代的,算是他们唯一的休闲活动。“那时候夏天插秧,到下雨的时候能休一天半天,我们就可以打球,那时候就盼着下雨……”
从嘉兴来的王青青说,那段岁月实在是太难忘了,虽然苦,但是没有不能战胜的困难。那时候有一句话说是‘扎根农村干革命’,当时没有人想过自己会被调回来,很多知青甚至在当地落地生根。她说,她嫁给了温岭知青王枰后,就成了温岭人,现在儿子在美国工作。
下午4时许,聚会结束了,百名老知青们十分不舍,大家约定下次带着家人一起来感受一下淳朴的乡土气息。
江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