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浙江老年报》上《已相亲25次的黄阿姨最近又上电视台征婚》一文后,我回忆起自己觅老伴的经过,总觉得老年男女再婚的确有点难,往往是你爱上她她不爱你,一见钟情的较少。俗话说,千里有缘来相会,要是找伴有缘分的话,那么我想,黄阿姨大概尚未碰到有缘者,要是像我一样碰到了,那就水到渠成了。
2006年2月,原配妻子因胃癌去世,子女不在身边,我成了空巢老人。每天进进出出独自一人,感到孤独和冷清,若是邻居也出门了,我感觉更难受,生活质量下降了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再加上平时遇到小病小痛,工作繁忙的子女也照顾不到。如果没有老伴相助,生活上遇到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我在取得子女赞同的情况下,决定设法寻觅老伴。这样对社会、对子女、对老年人自己都是有益无害的。于是我托亲朋好友和新闻媒体帮忙,通过电话、书信和面谈等方式联系、接触了23位女子,其中互寄照片的有3人,相约面谈的有7人。一年多过去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理想老伴仍无着落,即费神又费钱,还增添了不少苦闷!我泄气了,但是好友们仍鼓励我再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位热心人的关怀下,终于出现了一位有缘女士。
她是一位上海下乡知青,年龄不到60岁,先父病故已十多年。原本她不想再婚,但是和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不太和谐,便想独住。她白天务工上班,和同事们干活有说有笑,生活过得很充实。可一下班,在不到40平方米的宿舍里,除了料理好自己的吃穿外,只有与电视为伴。回想起和先夫一起看电视有说有笑的情景,顿时感到冷清和寂寞。有时遇到身体不适又没人照顾呵护,总感觉自己很委屈。于是打消了思想顾虑,决定再婚。她找老伴的条件是:对方身体健康,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一定不吸烟、不赌博、不迷信、脾气好、有独住房,有一定的退休金并有责任感。据此,我的情况基本上符合。通过多次面谈,我觉得她的年龄、体貌、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来源以及生活要求等均符合我的要求,在取得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很快结成了伴侣。为了使双方的子女或亲戚互相认识,我们特地在结婚登记前在一家饭店里宴请了亲朋。
结识大半年以来,除了两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爱好要求都一致外,我们还都重视体育锻炼,每天早晚或到公园或在家里做保健操。平时,我种花卉盆景,她会来帮我浇水、除草、摘芯;我爱看书报,她往往看得比我还仔细;她会唱越剧,我会拉二胡,《梁祝》《红楼梦》《碧玉簪》等经典唱段经常在我们家唱响。我们的生活充实、幸福而快乐,子女们和亲朋好友们也乐开了怀。
我希望黄阿姨和尚未寻觅到老伴的所有中老年朋友们不必过分着急,只要坚定信心、意志,对照自己的觅伴要求作不懈努力,有缘人定会与你来相会!
黄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