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个月,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退休教师章祖德天天都很忙,一直在留下街道东穆坞村走家串户。这一切,都源于他的新头衔———“非遗”普查员。在我们身边,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不记录、不保护,很快会消失”。经历过不少这样“消失”的章祖德很心疼,当普查员,完全是出自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留下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搜宝队有5个老年普查员,他们进村入户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收获颇丰,几个月来,一共搜集到民间传说、习俗、音乐等线索624条。留下曾经是千年古镇,文化遗产非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为了能更好地深入民间收集更多更全的信息,留下街道专门组建了“非遗”搜宝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8岁,大都自小生活在留下老街,对留下文化知根知底,有的像章祖德一样是退休教师,有的是企业退休职工。由于是第一次开展这种“非遗”普查工作,章祖德坦言,“真没经验,要不是区里给我们搞培训,真是摸不着头脑。”
搜集到“龙井茶市街民俗”
“88岁的普查员顾振祖,本人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留下历史。”他1920年生,既是“龙井茶市街民俗”的文化传承人,又是街道聘的普查员。顾振祖说:“自我有记忆起,就生活在留下老街。老街拥有的茶市文化、熙熙攘攘的街景,让我永生难忘。”后来老街没落,茶市街逐渐消失,他很伤心。普查中,他搜集的“龙井茶市街民俗”线索得到西湖区的重视,被列入区级“非遗”名录。顾振祖觉得自己为老街做了件大好事。旧时茶行有很多规矩,并在留下形成自己的风俗:清明节前五天开市收茶,立夏后一天停秤歇市。作为茶行的传统节日,立夏节为的是庆祝当年收购春茶圆满成功,盛宴款待茶商及员工。茶市结束后,茶行要为来年开张做好准备,如招聘人员、备足燃料、修理工具、接洽“经销商”、扫尘迎市等。
有争议的线索也搜集
搜集上来的线索中也遇到有争议的内容,比如,收“蛇子”:将一块金墨磨成汁后,用墨汁把水疱圈在其中,同时口中念着经文,只需一会儿,令人疼痛难忍的水疱就能完全消去。听说东穆坞村现在还有人会收“蛇子”,此人叫张金龙,章祖德特地找到了他,并作为传统医药线索记录下来。“现在村民一发病疮、疱疹,还是习惯来找他,他会免费给人收‘蛇子’。”章祖德说,在留下一带,张金龙十分有名。不过,在民间和医学界,对收“蛇子”却存在着纷争。医生们的理由是“没有科学依据”。皮肤病医师认为“与水痘一样,这种病本身就具有自愈性。收与不收,过个15~23天,都能自身痊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索,它真实存在于民间的生活中。按照“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不漏艺人”的要求,搜宝队把它作为重要线索资料搜集,以摸清家底、全面真实记录为普查第一要义。
从线索中淘出不少“宝贝”
留下街道前期搜集的624条线索,经筛选后,对90余条进行再挖掘和保护。搜宝队有的普查员虽然不是“科班出身”的专家,但是由于对留下的“老底子”了如指掌,整理出来的“非遗”项目很有分量,酱及黄酒酿造技艺、仿景泰蓝掐丝漆画工艺、民间灶头画艺术、留下茶市习俗、七月三十点地烛、三山香市等6个项目列入《西湖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街道申报的“西溪哑目连戏”、“西溪小花篮编制技艺”分别被列入浙江省和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存。 金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