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宁波海曙区,有这么一批义工,他们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组建文艺队伍,蹲广场、进社区,为居家的老人们演出。他们,在当地人心目中有个响亮的称呼:“文化义工”!
海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化义工”的带领下,让那些居家空巢、独居、单身老人都能走出家门“动”起来,体会“我参与,我享受,我快乐”的喜悦,从文化层面丰富居家老人的精神生活。这,就是一个文化义工的真正价值。
从前年夏天开始,海曙区文化义工在月湖公园率先开展“经典老歌大家唱”活动,不仅使这项活动而今在全区大部分社区得以推广,而且吸引了江东区、鄞州区的老人前来参加。因而,宁波市的群众文艺工作者这样评价:“文化义工‘不计名利,只求快乐’,撑起了宁波群众文化的半边天。”
文化义工,大部分是从海曙区老年大学毕业的学员。每个学期,这所学校的在读学员都在1300人左右。“从我们这里毕业的大部分学员,回到社区后都成了文艺骨干,做起了光荣的‘文化义工’。”海曙区老年大学负责人说。也因此,这所学校被冠以一个美誉:“文化义工的摇篮”!
“在老年大学是学员,回到社区后是老师,将我们从文艺活动中体会到的快乐,传递给社区每一个老年人。这种感觉,妙不可言。”63岁的徐婉然说。在自己居住的天水家园社区,徐婉然利用在老年大学学到的文艺特长,不仅经常组织老邻居们在家里开小型歌会、舞会,还发动部分老年人,在社区成立了“沁心”小分队,有跳拉丁舞的,有唱越剧的,有搞声乐的,还有练习烹饪技术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加入到这些小团队中。“生活内容一丰富,精神生活也就充实了!”他们这样表示。
文化义工,也吸引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参加。今年11月15日,海曙区敬老协会向社会公开招聘为老年人服务的文化义工。短短一个下午,就有226名符合条件的义工当场报名加入了这个队伍。家住江北区生宝路的沈志南,也在这天成了一名文化义工。64岁的他,身板挺拔,精神矍铄,从小就爱好二胡。他乐呵呵地说:“趁现在自己还有点小特长,身体也还行,就想着为老人、为社会多做些事。”
而今,由文化义工组成的各支队伍,正活跃在海曙区各个社区,点燃了居家老人的生活激情。“文化义工送来的各个节目,贴近生活,观赏性强,老人们特别爱看。”新芝社区负责人说,“我们社区特意为老年人组织的文艺活动,基本上由‘文化义工’来撑场面。”
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吕维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