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综合
3  4  
PDF 版
· 新四军研究会成员
重访前辈战地
· 坚守农村电影30年
· 嵊泗老年大学举办
纪念建党文艺演出
· “禁毒爷爷”
· 喜领医保卡
· 夏季保健讲座正在报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坚守农村电影30年
杨志平二度获评“全国优秀电影放映员”
  本报讯 最近,54岁的杨志平一直忙着在放映抗震救灾片:《汶川大地震》、《地震》……“这几天因为暴雨,停了下来。”他说,“回头天气好转,还将继续播映。”

  杨志平是杭州市留下街道杨家牌楼社区的一名普通电影放映员,在农村电影放映员岗位上已经坚守了整整30年。30年间,他深入农村,深入群众,集中放映了一批优秀影片,观众达319万人次,丰富了当地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为坚守,他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去年,他被评为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今年,获评杭州市“生活品质闪光人物”。近日,他又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农村优秀电影放映员”,这已是自2004年以来他第二次获此殊荣了。

  “1990年以前,杭州市还有60多支露天电影队。到2000年,全杭州市就只有我还在坚持放露天电影。”杨志平说。以前,他的观众是当地农民。现在,他基本上每天就放给那些低收入的外来民工看,每天2元,可以看2部电影。“也有打电话来邀请我去放映的,比如附近少年军校集训或民兵训练时。”他笑呵呵地说,“这就说明,电影还是有市场的。”

  前些年,老杨趁自家房子翻修专门开辟了家庭影院,一楼全部连通,按照电影院的要求设计,全家人住在二楼。“电影院”的凳子是用旧木料做的,电影机是现有旧机器,影片是租来的。去年,他又添置了一台数码投影机,用于科普、民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观众嘛,平均每天50人还是有的。十几年来,我的家庭影院已接待观众31万。”杨志平说。

  汶川地震后的这段时间,老杨家的电影院就成了免费的了。不过,他在影院门口放了一个“赈灾捐款箱”。几天时间,就募得善款3000多元。

  因为电影,老杨家因此成了年轻民工们交流感情的场所。前年3月8日,杨志平做起了热心“红娘”,他召集了30多个外来务工女孩,举行“集体相亲会”。结果,闻讯赶来的小伙子,把他家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次相亲,成功了3对。去年3月8日,老杨又为这3对分别来自安徽、辽宁、山西等地的年轻人,按照杭州西溪湿地一带的传统习俗举行了集体婚礼。

  至今,提起电影,杨志平的眼神里写满了“热爱”,他说:“只要有人看,我就会一直放下去。”

  记者 沈爱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综合 00002 坚守农村电影30年 2008-6-27 浙江老年报000022008-06-27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