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懒惰,那种好吃懒做之“懒“,必然放纵任性,蹉跎年华。显然,它是事业长进的绊脚石。
但有一种自身偷懒,又想着也为大众偷一点懒的人,我觉得该大写一笔。比尔盖茨,当年也是一个“懒人”。他原是个程序设计员,因为懒得读书,就退了学。他懒得记那些“命令”,于是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他这一偷懒,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让我们便捷了。
懒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消极的懒惰,往往自私自利;一种是积极的懒惰,常常胸襟开阔。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蚂蚁是最勤快的一种小动物。可在这其中也有少数蚂蚁终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颇有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味道。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断绝蚁群的食物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竟如没头苍蝇,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在游游荡荡时,把大部分时间都化在“侦察”和“研究”上了。蚂蚁能够懒出办法,人类在这方面更是聪明。
懒得吃吃力力爬楼,有人发明了电梯;懒得辛辛苦苦走路,有人制造出汽车;懒得劈柴升火,就产生了管道煤气。正是懒惰的想法,激发出一些人的智慧。他们不想在多余的过程中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而是极力找捷径,走向高峰。
省略过程,直达目的,少兜圈子,以少胜多是“懒人”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懒惰确实还是一件好事,不仅不是坐享现成,好逸恶劳,还是一种聪明和几分伶俐。
当然,为了达到懒惰的目标,需要勤奋地工作;在懒惰的目的未达到之前,在原有的工作环境之下,仍需要勤奋地工作。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给那些貌似懒惰实则有想法的人以空间。懒惰的人也需要懒出方法,懒出境界,见得聪明,见得创新。这个高远的境地就是——自己走出一条捷径,为别人留下一条通途。这种科学明智的“偷懒”,难道不值得称之颂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