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12岁。夏天,“双抢”季节,爸爸妈妈参加巡回医疗队去了边缘小岛。我和10岁的弟弟留守家中。我决定到海滩捉沙蟹。
翌日,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了,叫了几个邻居的小伙伴,直奔海滩。天边,启明星在闪烁,下弦月还挂在山尖,我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欢笑声洒了一地,几只被惊醒的鸟儿唧唧喳喳地叫起来,一时,整座大山因为我们的加入,显得格外热闹。
我们翻过了两座大山,太阳才慢慢地爬上海平面,多彩的凤尾朝霞把银色的海洋映衬得无比亮丽。海风阵阵,波涛声声,黄沙湾的海滩就在我们的脚下。潮水把沙子洗得干干净净,在阳光的照射下,锃亮锃亮的。我们蹲在沙滩上向前看,一个个小洞呈现在我们面前,有的小洞还在冒泡泡。大家赶紧从洞里捉沙蟹,那沙蟹只有拇指那么大,身子小,鳌足大,清褐色的,爬起来很快,不容易捉到。眼看天大亮了,气温一升高,沙蟹就会躲起来避暑了。在海滩,我们碰到了我爸爸的好朋友,他是当地的渔民。他告诉我们,马上要涨潮了,很危险的。大伙都很着急。这时,我弟弟灵机一动,往沙滩上一躺,用身子做沙蟹的寄身处。不一会儿,几只胆大的沙蟹探头探脑地从洞里出来,在弟弟的身边爬来爬去,大概他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庞然大物吧,好奇促使它们沿着弟弟的手臂、大腿爬了上来,先是一只、两只,后来是四只、五只。我弟弟实在忍受不住那肌肤痛痒,一把就把身上的沙蟹撸下来,放到身边的竹篓里。小伙伴们也模仿弟弟的方法,躺在沙滩上,一动不动,任由沙蟹在他们的身上爬来爬去。这时,那位渔民叔叔大喊:“涨潮了!”我们收拾起竹篓,赶紧向岸上跑,刚跑到岸上,回头一看,刚才捉沙蟹的地方已被潮水浸没了。多悬啊!
在渔民叔叔的邀请下,我们到他家作客,把捉来的沙蟹煮熟后,大家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渔民叔叔说:“你们干脆等到晚上落潮后再去捉沙蟹吧。那才真正好玩呢。”我们欣然同意。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临了,渔民叔叔带着我们来到沙滩上,我们用手电筒照着洞口,沙蟹以为是天亮了,迅速地爬出来,想要弄个明白,哪知却成了我们的俘虏。我们用这种方法捉了比白天还要多的沙蟹,大家兴高采烈地带着这些“战利品”,告别渔民叔叔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