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综合
3  4  
PDF 版
· 重拾民间珠贝 回味昔日温情
· 台州举办老干部培训班
· 我省彩民获5注
“双色球”二等奖
· 蕃薯开出喇叭花
· 杭州举行老党员座谈会
· 平湖成立老干部党校
· 铁树开花“双胞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6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拾民间珠贝 回味昔日温情
  “剃头担”、“打蒲鞋”、“串蓑衣”,《寻找老行当》再现这些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

  本报讯 “剃头担”、“打蒲鞋”、“串蓑衣”、“修雨伞”……这些以前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行当,如今已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温州市鹿城区文联策划编写了《寻找老行当》一书,重拾那些散落在民间的珠贝。

  享有“百工之乡”的温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他们或以山为本,以海为生,或以耕为作,以织为业,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与浙南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手工行当。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行当逐渐淡去。

  为保护传统民俗文化,鹿城区文联组织艺术家深入基层,走街串巷,下村入户,捕捉民间艺人在制作产品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道工序,并与温州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寻找温州老行当》系列摄影作品比赛,共征集到400多幅珍贵的照片,其中100多幅以组照的形式呈现。

  《寻找老行当》一书,以组照配详实文字的方式,真实记录了温州49个老行当的操作过程,生动再现了温州民间生活原汁原味的情景,仿佛又听到了那“磨刀磨铰剪”的吆喝声,让人勾起充满温情的老温州生活的无穷回味。

  讲起这些老行当,许多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市民郑秀春说,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零食,最盼望的事莫过于打炒米花了。每当街角有打炒米花,便跑回家跟大人讨米。那小贩待顾客送来的粳米或玉米积累到一定的份数,便开始点火生炉,按排队顺序逐个打爆。小贩一边拉木锯一般将风箱拉得“呼哧、呼哧”地响,一边摇转着火炉上那只纺缍形闷锅。那闷锅晃悠悠地转了十来分钟后,小贩便站起身来,扳起闷锅,呈45度朝向天空,嘴上喊:“打炮呗……”声音很响,传得也远,围观的孩子们乐得四处躲开,捂住耳朵只等那一声炮响。刹那间,“嘣”得一声,烟雾腾起,香味也随着飘扬开来。

  据鹿城区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寻找老行当》是该区出版的首辑反映温州老行当的书籍。今后,该区还将组织文艺家继续寻找更多的“老行当”,拍摄更多的“老建筑”,撰写更多的“老民俗”、“老字号”等,希望通过收集和整理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

  陈显英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老年报 综合 00002 重拾民间珠贝 回味昔日温情 2008-6-25 浙江老年报000022008-06-2500021;75C52B6BFD26689A48257471002B5A5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