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经人牵线搭桥,母亲相中了个老头儿。知情后我坚决反对。因为这老头儿是从乡下进城随儿子生活的,没住房,没养老金,母亲与他结伴,就得供他吃住。母亲不与我争辩,就主动打了退堂鼓。
不是我不孝顺老人,我也希望她能尽快找个好老伴。之后我积极为母亲物色对象。当我了解到有个条件较好的单身老头时,即请人作媒。
相亲后,老头爽快答应了,不料母亲却不同意。这老头不仅身材高大,且享受处级退休待遇,儿女都在机关工作,条件优越,打灯笼也难找啊,母亲为何不同意呢?于是,我耐心做思想工作,劝母亲先别放弃,往来往来试试,好则合,不满则分。沉默一会儿,母亲勉强点头赞同。我想,交往后母亲定会被其优越条件吸引,进而十打十地满意。
不料,交往不到半月,母亲死活不愿继续下去,问原因,她默不作声。我于是不再说什么,只为她的放弃感到惋惜。
一个双休日,我外出散步。见广场大榕树下围坐着不少老人在听山歌。好奇的我过去看看,不料竟见母亲挨坐在她先前相中的那个乡下老头旁边,这老头正在起劲地对唱山歌,母亲则专注地听着,不时欢快大笑。我忽然明白母亲,并于当晚主动对母亲说,同意她与那乡下老头结成伴侣。
之后,见母亲整天被这幽默风趣的会唱山歌的乡下老头宠着逗着过日子,快乐得像初恋的少女。我渐渐从母亲口中得知,先前我为她物色的那个老头,平时待人接物居高临下,官腔十足。
原来,母亲找伴的标准不是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她注重对方的人品,注重对方的性格,注重对方能否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而我却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母亲,阻碍了她追求幸福的爱情。好在我及时反省,成全了母亲,让她找到了真爱与幸福。